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07期   20201009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粮票的故事

梁永平

  老物件诉说着往昔峥嵘岁月,老照片纪录着一段情感浓厚的历史,各种各样的老票证聚拢起来,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电视剧《大江大河》中有这样一幕:杨巡用粮票换面粉,做成馒头和乡里人换鸡蛋,再进城高价用鸡蛋换成城里人的粮票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抚今追夕一张张尘封已久的粮票,纸张泛黄、质地脆弱,浸透岁月的票证,把思绪拉回到上个世纪计划经济的票证年代。
  在粮食统购统销的年代里,“粮食定,天下定”、“物价稳,则国家稳”,城市居民无法逃遁于粮油关系之外,当你出生、婚嫁、迁徙、死亡时,必须到粮食管理部门办理增减定量和转移供应关系的手续。粮油关系的建构从“划片定点、凭证购粮”开始。一般市民,发购粮证、凭证购卖,或暂凭户口簿购买。
  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建所创业初期,我跟随父母举家搬迁。景德镇到岚山脚下的职工也不例外,成为城市居民发放购粮凭证之一员。
  那时候,一个人若没有票证就寸步难行,假如你因公出差在外,首先要凭所在单位的出差证明,按出差天数发放相应的全国通用粮票。否则,全国的大小饭店、市场一律谢绝供应,哪怕你磨破嘴,跑遍全城也无济于事,甚至是一片饼干也买不来,你就等着挨饿吧。如今的人们是无法想象这一种场景。
  直升机所附近的景德镇市东郊国营粮站是仅次于电影院的热闹场所。只有一条通往粮站的小道,低矮的平房四周围都是稻田地。清早起来,大家就骑着自家28或26自行车去到粮站排队购粮,还得揣上江西省非机动车行驶证件出门,以备路面交警查验。那时候,购粮必须带上粮本“验明正身”。粮站是早上八点开门,整个粮站前挤满了前来购粮的排队群众。有人提议排队发号,以免有人插队;有人主动站出来,维持排队秩序。粮站站内有两台磅秤及各自一个斗型盛米面的四方容器。容器一侧下方有一开口,袋子对准开口,拉开口,米就滑落到米袋里,然后上称称好,一人报数,一人核准定量结账,递交粮本画押交钱取走。
  当时整个直升机所所在的东郊地区只有一个粮站,可想而知,周边的群众需要购粮,排队也是当时的一种购买商品的一种最为原始状态,排队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如今的这种场景很难看到。直到临近中午才轮到自己购买一袋大米或一袋面,1角3分钱一斤(都是早稻,晚稻很少),由于生长周期较短、米质疏松、腹白度较大,透明度较小、缺乏光泽、硬质粒较少、品质较差,比晚稻米吸水率大,粘性小,糊化后体积大易出现饱腹感,也是当时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食。
  后来,直升机所里有了自己的粮店,晚米也逐渐走进人们的餐桌,吃早稻米的历史也逐年减少了。在家属区里,直升机所相继开办了粮店、蜂窝煤店、菜市场、一条街、银行等服务设施,来缓解职工购粮及购物等生活难题,从此直升机所职工到新厂粮店购粮的历史结束。
  1985年国家又取消了长达30多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证件已无用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老百姓再也不用为找不到粮食发愁了,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日子更上一层楼。
  “票证经济”曾影响了几代航空人的生活,再也回不去的岁月,沉淀下来的是满满的情怀和浓浓的生活韵味。当然,这当中还有那个年代的每一个人,不尽相同的情感故事和多彩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