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563期   20200417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几代人一辈子 一件事

赵鑫

2013年毕业后我来到航空工业津电成为一名航空人,7年以来的工作我发现有这样一个群体,近七十年的时间一直在专注于一件事——航空断路器产品的研制与生产,从简单仿制到自主改进,再到自主创新研发,直至今天的智能化设计,目前已经具备了全谱系的研发生产能力,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徐懋生,第一代航空断路器人,津电原总工程师。年近八十的徐总,身体硬朗,思维敏捷,经常回厂在技术上对青年人进行指导,颇受尊敬。他们那一代人在有限的条件下,完成了航空断路器的仿制工作。徐总说, 当初对苏联产品的仿制完全是从0开始的, 只有产品实物,没有任何的技术资料,面对产品不懂技术原理,大家就凑在一起没日没夜地研究实验。没有专业实验设备,就自己想方设法搭建试验台;没有专业计算器,那就用算盘,一点点计算,凭借着老一辈航空人对祖国航空事业的精神和那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劲头,在国家工业基础薄弱时期, 逐步完成了产品的仿制工作,初步建立起津电自己的航空断路器研制体系与方法,为该产品日后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罗崇利,津电现任航空断路器分厂厂长, 第二代航空断路器人。这一代人一直在致力于国产断路器的创新研发,在继承老一辈的技术积累的同时,不断与国际先进技术进行融合,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津电人不断进行产品创新设计,提升产品质量、性能,控制生产成本、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在保住公司市场份额的同时,更是保住了我国航空断路器产品技术的独立性、完整性, 从而不被外方“卡脖子”。

第三代断路器人是和我同龄的年轻人, 现在他们已经接过航空断路器的设计研发重担。在民用航空断路器产品的研制中,他们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当今,民用飞机对环境适应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的可靠性成为极为重要的指标,航空断路器作为关键保护装置相关要求也大幅提高,确保产品在高温环境下可靠工作以及在复杂振动环境下正常工作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将意味着,率先突破高温环境稳定性和高振动环境可靠性的企业,将会极大拓展航空断路器市场。

面对新市场、新要求,第三代断路器人及时调整研发设计思路,主动适应市场要求, 对新标准进行了仔细研究,逐步摸索建立了新的产品质量控制程序和研发管理模式。要想快速实现满足耐高温性能和高耐振性能指标的航空断路器的研制,首先要找到适合的、性能更优的耐高温壳体材料。在耐高温材料的选择分析论证中,研发团队展现出了强大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材料的产品性能论证、制定了壳体零件的加工工艺方案、完成了耐高温壳体零件的加工。随后项目团队全身心投入到如何提高耐振性能上,这一关键性能是所有航空断路器产品的关键指标之一,高耐振指标的断路器产品在国内外都有着极大的竞争实力。经过数百次的实验产品最终达到了随机振动和正弦振动的设计要求。

这就是三代津电人的故事,几代人,一辈子只干一件事。他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