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292期   20180426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练内功 强根基

航空工业长飞打造科技创新型企业实现新突破

采取泊位修理的直升机

2018年2月1日,随着《关于认定长沙湘宁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946家企业为湖南省2017年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补充)的通知》文件的发布,航空工业长飞正式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标志着长飞公司打造科技创新型企业实现新突破。

作为航空工业维修产业中的重要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序列是长飞公司的战略目标之一。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长飞公司的主营业务航空维修服务属于“高技术服务业”领域。2015年,公司发布了“核心价值体系”,从企业愿景、使命、精神、理念等层面进行了体系构建,提出了“科技是企业腾飞的翅膀”的科技观,并在《“十三五”科技专项规划》中明确了“推动公司向创新型高新企业转型,力争在‘十三五’末期突破影响公司申报高新企业的主要瓶颈”的具体目标。

长飞公司根据申报条件对科技管理体系进行诊断,共发现制度建设、责任边界、信息传递、条件保障、知识产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公司以问题为导向,制定了详细的补短板、强根基、练内功、谋创新具体行动指南。

一是从技术体系入手,进行顶层构建。2014年以来,长飞公司积极参与并推动了航空工业维修技术体系的构建,为航空维修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完善维修技术体系,更好地规划航空维修技术发展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公司航空维修技术水平和能力,长飞公司在以往积累的飞机维修实践基础上,结合航空维修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按照10个大系统、45个分系统、100多个子系统构建了航空维修技术体系。并先后制定了《航空工业长飞维修技术管理制度》、37大类《技术管理细则》、《航空工业长飞航空维修技术体系》等技术体系构建顶层文件。

二是以技术标准为牵引,掌握话语权。按照技术发展的规律,长飞公司持续开展了航空工业维修标准体系建设,加大维修基础与维修前沿技术研究开发力度。大力开展数字化维修技术、虚拟维修仿真技术、3D打印维修应用、远程故障诊断技术、新材料维修技术、维修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推动维修方式由定时翻修向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状态监控维修转变,由消耗型维修向绿色维修转变。2013~2017年,由公司编制的2项维修管理标准和34项修理技术标准先后通过集团评审。

三是攻占技术专家金字塔。古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无论是在军队企业,还是加入到航空工业大家庭,“敢为人先、自强不息”一直是长飞人的身份标签。长飞公司提出了“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引领航空维修技术发展方向,培育技术精英团队”的技术人才培育方向。

2014~2015年,长飞先后产生了航空工业维修技术、技能领域唯一的两个特级专家。首个以特级技术专家命名的“湛建平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开展了维修前沿技术的研究。2015年4月,首批年轻工程技术人员加入到湛建平工作室,成为公司技术人才的孵化器。先后制定了《航空工业长飞技术岗位职级晋级(升)管理办法(试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和聘任工作办法》《科技成果管理办法》等,建立了人才激励机制,打通了人才晋升通道。大批新技术人员得到锻炼和成长,为高新企业申报奠定了人才基础。

经过2年的努力,长飞公司在维修产品开发、维修技术研究、知识产权及管理提升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补齐了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短板,基本具备申请高新技术企业需满足的8项认定条件。产品开发方面,歼10、轰6、K8、直8、无人机等关键型号先后试修成功,多机型小批量产品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带来了大量的研发及创新项目,为技术人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技术研究方面,飞机延寿、可靠性维修、大修建线、加改装等维修前沿技术、热点问题、新产品新服务不断得到拓展。知识产权方面,长飞自2015年起调整了专利策略,瞄准维修工艺装备进行申报,取得了突出效果。建立了《企业年报》填报机制,完善了财务审计,使得科技创新信息统计初具雏形,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

2017年3月,长飞公司正式组建了由技术部、财务部、人力部、发展规划部、综保中心等单位组成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团队”开展了项目申报工作。项目组系统准备了公司技术开发相关的研发项目、费用、制度、人员、设备、知识产权、高新产品等信息,编制申报材料达773页,主要包括研发项目报告25份、科技成果转化报告1份、高新技术产品关键技术和技术指标1份、财务报告10份、研发人员报告3份,申报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5项。由于准备充分,基础扎实,使得申报工作进展较为顺利。从2017年3月启动至2018年2月申报成功,前后历时11个月,比原计划提前了3年。

未来,长飞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持续进行研究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实现航空维修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黎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