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250期   20180109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智慧和情怀,一个都不能少

——航空工业西飞收官之战纪实(上)

本报通讯员 周丹岩

2017年12月25日,随着最后一架飞机完成铅封,航空工业西飞圆满完成了2017年飞机生产交付任务。西飞全体干部职工与用户代表戮力同心,用智慧和情怀打赢了这场收官之战。回首奋斗历程,每个人都会感受到那份属于自己的荣耀与自豪,由衷地为自己鼓掌。

提升“七种能力”向智慧管理迈进

一年来,西飞贯彻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聚焦主业、创新驱动、价值创造、提质增效”各项任务落实。面对科研生产经营形势,建立“项目抓总、业务支撑、体系保障”的业务运行模式。公司总经理何胜强对全体干部提出要扎实提升“七种能力”,即“政治能力、领悟能力、辨识能力、策划能力、感召能力、自律能力、学习能力”。在西飞,领导干部不再是站在一旁的发令者,而是冲锋陷阵的引领者。

2017年10月,公司冲刺全年任务已到了关键时刻,而关键成品配套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完成任务节点。10月1日,何胜强亲自挂帅,成立了生产推进、质量保障、技术保障和器材保障团队,集结号吹响,一场攻坚战就此展开。

针对关键成品配套难的问题,何胜强与用户代表亲自督战,副总经理吴志鹏更是每日在现场巡视,解决生产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按照公司运营体系要求和企业发展需要,生产管理必须实现由粗放到精细管理,从单一的进度管理到多维度的全流程管理的转变。而公司对照干部“七种能力”的要求,也是为了让管理者能深刻领悟到科学生产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必要性,清晰地辨识出生产管理发展的主脉络,就是以体系化模式推进的全要素、全流程、价值导向的均衡生产管理。

7月底,总装厂厂长耿育科在生产线推进站位式管理,工长没有了,转而代之的是站位长,而每个站位上的人员还要做到一人取多证。

改变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让大家先磨合,让职工们自己看到改变带来的改变”。原先到处喊缺人手的工长没有了,通过大部件数字化装配系统、高集成装配工作平台、整机线缆集成检测系统、物料智能管理系统以及整机精准移动装备等先进技术与装备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结果是站位长主动找到厂长要求减员了。

试飞站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科学管控,狠抓计划的执行率。同时,与用户代表、试飞院、试飞局加强沟通,各项计划严格做到精细、精准。试飞站按照型号交付计划,制订了每架机的试飞交付节点计划,并对各机务大队每周和每天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试飞站生产室副主任林正泽对于计划排产要求特别严格,合理的排产计划可以把一天当作两天用,从时间手里抢时间需要的是智慧。

“飞行准备工作卡”和“风险工序提示卡”是机务人员的两大“法器”,这是试飞站在进行“专业试飞场(站)贯彻多体系要求的模式优化和改进”项目中,通过全面梳理,最终形成的运用于一线操作人员的作业文件,它直观单一,使用方便,避免重复繁琐带来的工作低效。而体系融合的思路和成果也得到了航空工业及试飞管理部门的认可,成为主机厂中第一家完成体系融合建设的单位。

任务越繁重,考验的不仅是人的勇气和毅力,更考验的是管理者的智慧。让耿育科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他发现有位员工在等待用户检查时竟然坐在地上睡着了,这让他既感动又自责,他觉得靠毅力达到疲劳极限的工作方法是不可取的。同样在现场看到这一幕的生产管理部部长吴建成也陷入了深思,他说:“我们必须要通过科学管理来减轻一线工人在夜间的工作量,否则就是我们生产管理层的失职。”

2018年,西飞公司将按照智慧生产的思路,促使生产进一步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在生产计划、生产执行与控制、生产保障等方面进行综合优化,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公司将积极推进精益工厂建设,在生产管理业务上逐步实现适度智能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