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17期   20201113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停机之后……

成景和胥剑飞张雨和郑伟

裴根
  秋日艳阳透过玻璃照射在45车间工房里,点亮车间大干的繁忙景象。超声波蜂窝铣床旁,马文的心情却“晴转多云”,因为他操作的设备——全车间唯一一台超声波蜂窝铣床坏掉了。
  这种情况以前也发生过,设备管理部总会快速修好。但这次设备管理部短期内也无能为力。“会诊”结论是需要采购备件,而且周期最快是一个半月,这将严重影响交付进度。“停机不能停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车间立即召开协调会,并制定了五坐标数控加工中心配合手工切割加工的工艺方案。
  然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人们常说“四两拨千斤”,而用加工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板件的五坐标数控加工中心加工纸质蜂窝就是“千斤拨四两”,零件极易变形,尺寸很难保证。为此,车间副主任、工艺员、操作者立即成立攻关小组,力争快速破解瓶颈。
  发动机整流罩形状复杂、难度最大,党员、工艺员张雨和数控铣工郑伟这对儿老搭档准备先对它下手。装夹不“狠”,零件不稳。在五坐标数控加工中心前,张雨和郑伟推敲起装夹方案。“五坐标数控加工中心切削力大,必须用双面胶均匀粘贴,不留一丝缝隙,才能使毛坯完全固定。”张雨说道。“还不够,毛坯四周必须做好防护,才能防止粉末进入蜂窝而导致的双面胶失效。”郑伟补充道。多番论证后,他们终于找到了满意的装夹方案。装夹“稳了”,张雨和郑伟开始分头行动。电脑前,张雨全神贯注编起数控加工程序。屏幕上,铣刀百转千回地勾勒着零件外形,每一刀都需要精心设计。机床旁,郑伟仔细琢磨着图纸,正在思索着加工细节和更适宜的进给速度。4个多小时后,二人再次会师,第一次试切随之开始。
  为了更稳地固定零件,郑伟按压每一寸双面胶的力几乎都是均匀的,张雨的双眼也是紧盯着零件。整整6个小时,张雨和郑伟就像呵护孩子一样关注着加工中的零件。但当全部工序即将完成时,他们却听到了不和谐的声音,零件边界碎了……“当时我的心啊,拔凉拔凉的。”张雨回忆道。来不及懊恼,他们马上分析原因开展工艺优化,最终确定了留余量配合手工的加工方式。打铁趁热,张雨当晚完成了数控加工程序的调整。第二天,仅用4个多小时,发动机整流罩就完美出炉。张雨和郑伟心中的石头,也放下了一半。
  另一半压力,在工艺员成景和飞机复合材料制品工胥剑飞身上。他们要做的没有数控加工的“高科技感”,但绝对高难度。发动机整流罩的最终外形为圆形,数控加工后零件外形的初始状态为趋近于圆形的“多边形”。胥剑飞需要依据样板进一步手工切割零件外形,使“多边形”的边增加,更趋近于圆形,再通过反复打磨,使零件外形符合样板。虽然难度大,但凭借高超的技能和高度的细心,胥剑飞还是一举攻克这一难关。交检合格的一刹那,大家都长出了一口气,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而更重要的是,型号生产终于“解锁”成功。
  仅用1周时间,攻关小组完成了纸蜂窝相关复杂结构外形零件在新方案下的成功试切。新方案在加工时间和生产效率上与原有方案基本保持一致,攻关小组大获全胜。这不仅把本次设备停机带来的影响降到了最低,还为后续类似情况的发生提供了优秀的“解题思路”和“B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