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258期   20180127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书香有味即文章

航空工业宝成 王丽梅

揣一本书的行程,无论走到哪里,打开书本,即是坐在自己的课堂。

一阵狂买,书箱徐来。读起书来,却如抽丝剥茧,慢工细活磨心性。论中国文化的书,钱穆、朱自清、顾随、南怀瑾、王力、木心、余秋雨等,待展卷阅读,渐渐发现里面的玄机,“近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见仁见智,不同的人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无论是一章一章地分解,一段一段地阐释,字里行间,语言转换,渐渐,会迷上一本书。

之前知道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写得好,却不了解先生的国学修养也十分了得,他的中华传统文化也讲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朱自清先生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以书为舟,“航到经典的海里去”这是大师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

像是跟着大师的脚步一起穿越文化的岩洞,大师是向导,他将洞里洞外的情形一一讲明,一个好向导是自己在里面摸熟了,直到岩洞的成因和演变,对游客(读者)讲便如数家珍,徐徐道来,“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谁要知道某书是什么,他就告诉你个什么,看了这本书当然不就是变了古书,其中的大要,历来对该书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有个简明的概念”。这是叶圣陶学生对朱自清先生讲国学经典的一段评论。

在断断续续的光阴里,一页一页,像蚕食桑叶。在岁月流转的光阴里读书,一如穿越历史的烟尘,悄然走进一间拥挤的课堂,听大师的声音,抑扬顿挫,听春秋大义,明是非,知德义,看霸业成败里的教训得失。看《左传》“其文缓,其旨远”,缓是委婉,远是含蓄,《左传》不但是好史笔,也是好文笔。《左传》是史学权威,也是文学权威。春秋列国,盟会频繁,使臣的口才如何,关系国家荣辱,关系利害,所以重辞令。细细读来,从容委曲,意味深长。在缓缓的文字叙述中看冷兵器时代的剑拔弩张,城池转换,霸业荣衰。

又读了《史记》,理解“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天道无常,世变无常,悲天悯人,发牢骚抑扬之辞,文章句点之间加上司马迁的情韵,古代许多的重要人物便如注入了复活剂一般,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讲辞赋自是离不开屈原,农历五月初五被定做诗人节,有一定道理,屈原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史上是一个永被纪念着的人。有一套线装《楚辞》,每每翻阅,在竖版繁体的字里行间,跳出一个缠绵悱恻行吟汨罗江边的披发诗人,一个浮游尘外,清白不污的节士。至今我仍然记得高中时的语文老师举着课本,手揣在后裤兜,亦步亦趋,抑扬顿挫地带着我们读《离骚》的情形: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从那时起,我对屈原一直怀有敬意。直至今日,不少人执迷于“美人香草”,迷乱不自知。从屈原的《离骚》开始,“美人香草”便具有了其特定的政治寓意,“怀王”即美人,“贤臣”即香草。美人香草的政治譬喻,对后世人解诗作诗的人影响很大。以“好色而不淫”评价《离骚》,热爱而不过度,是美人香草的政治寓意。

前两年去敦煌记住一个人:王维,王摩诘。因为王摩诘在敦煌里的壁画、佛经故事、唐诗里的频繁出入,干涸的大泉河边的千佛洞里,在沙海漫漫的丝绸之路上驼铃叮当之间,那个能诗会画,曾经住在辋川别墅的王摩诘与裴迪和尚一道云游,弹琴诗赋的王摩诘,其山水诗歌令人耳目一新,你听著名的阳关三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只知道那个擅长作诗的王维笃信奉佛,长斋禅诵,有诗佛之称,却不清楚此王维是不是那个在敦煌千佛洞里频繁出入的王摩诘,因为感兴趣,像一粒沉香,久藏于怀,还待细细追踪。

在阅读《顾随讲古代文论》时,走进大师的课堂。进课堂,必行敬师礼,大师亦有课前赠言:“天助自助者。”如醍醐灌顶,兰香气质,优雅文章。

大师言:“文章的风格就是一个人的气味儿。”其文多通俗朴实的话,文论即文学批评,按大师的话说就是“明是非,辩优劣”,“劝善,规过”。大师就是大师,眼见的文章,便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抱书而读,携书而行,在碎碎的光阴里,细细地读完了《文论绪论》和《典论·论文》,这是大师的讲义稿,非常完整,原文、注释、讲记、句解、小结,由曹丕说开去。曹丕的名言:“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长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至今被文章家奉为经典。

梁衡先生说:“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经典所以为人们所喜爱和牢记,因为其丰富的内涵。读大师讲经典、讲文化,读书带给人以无尽的生命滋味,如饮甘露,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