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779期   20220715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6月份制造业释放经济运行积极信号

魏玉坤 董雪
  6月30日出炉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升至50.2%,重返扩张区间。这一先行指标向好,表明系列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经济运行呈现积极变化。
  产需恢复加快。企业前期受抑制的产需加快释放,6月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8%和50.4%,分别高于上月3.1和2.2个百分点,均升至扩张区间。
  重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发力,前期较快上涨的大宗商品价格涨势趋缓,制造业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6月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2%,较上月下降3.8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最低水平。
  随着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较快恢复,新动能短期内迅速恢复,展现出较强的活力和韧性。6月份,装备制造业PMI和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为52.2%和52.8%,分别较上月上升3.3和2.3个百分点,且两个行业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大幅上升,明显高于制造业整体供需指数上升幅度。
  专家分析,综合6月份PMI分项指数变化来看,市场预期有所好转,企业成本压力进一步缓解,经济运行延续复苏态势。
  “6月份PMI指数继续回升,且重回荣枯线以上,表明经济全面恢复态势更为明显。随着疫情影响减轻,中国经济充沛的增长动能很快显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整体来看,6月份我国经济触底反弹,回升态势基本确立,但经济恢复进程中的不平衡问题仍需关注。
供需恢复不平衡。企业调查显示,6月份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制造业企业比重为49.3%,处于较高水平;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非制造业企业比重升至51.6%,连续5个月环比上升。这表明,从企业感受来看,相比产能恢复速度,市场需求恢复相对滞后。行业恢复也不平衡。6月份,制造业21个细分行业PMI中,有9个细分行业PMI较上月下降,8个细分行业PMI低于50%。6月份,出厂价格指数降至46.3%,连续2个月位于收缩区间,部分企业盈利空间受到一定程度挤压,经营压力较大。
  当前经济恢复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要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落实重要原材料和基础产品保供稳价,夯实经济回升动力。
  (本文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