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05期   20200925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当先锋、打头阵,哪里需要在哪里

黄海月
  有这样一群人,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哪里危险多、哪里困难大,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奋斗,他们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立足岗位,求真务实,努力工作,多做贡献。”这是航空工业哈飞生产管理部、外协管理部生产调度员冷宝昌的党员承诺,也是他一直践行的工作准则。疫情的发生打乱了型号生产计划,赶工生产被迫推迟。等待的每一天都是煎熬的,得知分批复工的消息后,冷宝昌主动申请了复工。由于复工人员数量有限,零件生产进度缓慢,现场问题处理异常困难,他正式开启了“线上线下暴走模式”。为了生产任务顺利完成,他唱起了“黑脸”角色。“复材壁板进展怎么样了?”“系统件今天必须交啊,大家伙等着呢!”他一边翻看着笔记本,一边不停催促着。挂断电话,又赶到生产现场。组织赶工生产、核对零件清单、汇总问题并协调处理……不论白天晚上,忙碌的地方总有他的身影。在短短的20天里,冷宝昌与型号团队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共同完成了今年首架机交付任务。
  抢拼生产任务有党员的身影,解决质量问题也有党员的身影。作为一名党员,15车间数控铣工刘晓野面对加难题潜心研究,影响产品质量和加工效率的问题,都是他攻关的目标。处梁是铝制薄壁零件,厚度只有2毫米,在以往钻孔加工时用钳夹固定,零件受力的作用易变形,钻孔质量偏低,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刘晓野决定自制辅助工装夹具。他多方咨询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电脑上仔细描画着工装图,在横向设置了两个阶梯定位销,快速定位,保证工装和零件的同轴度。很快,他根据零件及加工特点确定了工装加工方案,仅1天的时间,便利用废料制成了辅助工装,零件加工一次交检合格率达到100%。此外,辅助工装还可以用在同尺寸的不同零件上,每年节省加工费用超过5万元。工作几年时间里,他在工装、夹具及刀具辅助上不断钻研创新,完成技术创新和攻关改革40余项,提出合理化建议80余条,及时解决了生产中的关键难题,使近百种零件的加工效率提高3倍以上。
  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是共产党员的本色。受到疫情影响,飞机维修时间紧迫、航材供应不及时等问题接踵而至。6月份用户告急,两架机亟待转场。想到千里之外焦灼等待的用户,航修公司飞机维修中心二工段工段长温良和同事们也心急如焚。早会上,“用户至上,克服一切困难保证进度!”的口号响彻厂房,温良和同事们吹响了加紧维修的冲锋号角。从分解、检查、修理、总装到内场调试,二工段承担着每架机60%的维修工作。为了争取时间,温良和同事们每天都要处理故障到深夜。带着一天的疲惫回到家里时,温良却翻来覆去睡不着,心心念念的都是第二天的维修任务。怎样科学安排生产,优先处理具备条件的飞机?怎样合理调配人员,实现现场站位优质维修?怎样充分利用生产现场,将平面空间转成立体空间……温良不停思索着,东方出现了鱼肚白,他的心里也有数了。党员首先站出来,敢于冲上去,就能把群众带动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打开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在温良的统筹策划和工段职工的齐心努力下,两架机提前达到了地转状态。同时,二工段还按计划完成了其他十架机的维修任务。望着交付的飞机,温良和同事们眼中透露出深深的不舍,心中升腾起放飞的希望。转身,他们又投入到下一项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