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05期   20200925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与AG600的三次首飞

覃俊娥
  如果要分别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AG600三次首飞的心情的话,赵玉河用的分别是“忐忑不安”“水到渠成”和“胸有成竹”。这三个词儿不仅是他个人的成长和感悟,也是研制团队一起成长的缩影。
  “忐忑不安”
  2017年12月24日,陆上首飞仪式当天,还在航空工业通飞总部项目办的赵玉河通过对讲机和电话与塔台、转播车等进行实时信息沟通,看着AG600飞机起飞、平飞、再到落地,这个东北汉子的神经一直高度紧张,“可以说身体一直都是麻木的,首飞成功后人群里欢呼的时候,我其实没啥感觉。”
  要说“忐忑不安”,起落架的设计师舒龙珍体会颇深,这个一路都顶着“学霸”帽子走来的工科女生,把自己的青春和梦想都托付给了国产大飞机事业,AG600飞机采用的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支柱起落架,几乎没有可以参考的机型,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她和组里的几个设计师一起,硬是把起落架给“弄出来了”。首飞那天,别人看到飞机起飞就开始欢呼,而她的心一直提在嗓子眼儿上,直到飞机平稳降落、停稳,她才“敢”开心。很多设计师和她一样,在自己负责的设备和系统还没有完成首飞的科目时,心里一直是忐忑的。
  机长赵生觉得最难的是陆上首飞,因为那是AG600飞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飞行,大家对飞机的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对于AG600飞机到底能不能飞,没有人敢打包票。作为机长的他,陆上首飞那天还是“有点紧张的”。
  “水到渠成”
  这是赵玉河用来形容水上首飞时用的词儿,却也非常准确地代表了好多通飞人的感受。赵玉河比AG600飞机早了4个月就到了水上试飞现场考察准备,亲眼看着AG600飞机第一次下水、第一次水上低滑、中滑、高滑,在一次次的尝试和日复一日的陪伴中,他知道,“水上首飞没问题”。
  和赵玉河一样,赵静波到华南公司时间也不长,他到华南后才直接参与到AG600项目研制,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于AG600的感情。在这个团队,只要你愿意去看,你就会时刻被感动着。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完成水上首飞,AG600要在漳河机场进行前期训练和准备工作,这需要一个分工明确、专业齐全的团队来完成的,于是这个百人左右的团队和AG600飞机一待就是至少两个月。看着团队的成长和型号不断的成功,他更加坚信有付出就有回报!
  到荆门漳河机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外场,是异地。但,对于刘汝钦而言,是回归,是延续,是使命。飞了水轰5飞机18年之久的他,再次来到这个机场。这次不同在是,他驾驶的是新型水陆两栖飞机。
  “胸有成竹”
  赵玉河不仅说了三个关键词,还算了一笔时间账,从2017年4月开始首次地面滑行,到12月24日陆上首飞用了8个月;从8月转场荆门到10月20日水上首飞,用了2个月时间;而海上首飞从6月26日转场,到7月26日仅仅用了一个月!8个月、2个月、1个月,首飞准备难度一次次增加,用时却一次次在缩短,这里面有多少辛酸、有多少汗水,参与过才能有体会。2020年的六大必胜战役中,海上首飞突击战这一仗打得漂亮。
  有着丰富保障经验的志愿者曹涛和孙嘉成早早就被预约去做海上首飞保障工作了。陆上首飞在珠海举办,家门口“好办事儿”;水上首飞在湖北荆门,这是第一次异地试飞,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但好在有兄弟单位的鼎力支持;而海上首飞,不仅是异地,还同时涉及两个异地,因为场地特殊性,人员、资源调配难度远超前两次。此外,今年疫情的影响也给海上首飞仪式的举办带来不少考验。这一次海上首飞仪式在两城三地举办,仪式实况还要通过网络在北京、珠海和西安进行直播。这全新的首飞模式除了给不在现场的人带来更多参与感之外,也给首飞保障组出了不少难题,什么时间从主会场出发?到达团岛海域时间提前怎么办?时间晚了又怎么办?返回主会场时又面临着提前到达和晚到,不同的情况应该怎么处理、突发状况如何应对……每一件、每一点都要想到,都要做好准备,数个通宵,活动流程更新了几十版。终于,在各保障组和志愿者们充分的准备下,活动当日所有行动和计划时间分秒不差。
  与AG600 一起成长的日子里,有很多难忘的故事。也许没有全程参与首飞,甚至不一定在现场,无数航空人的默默付出成就了AG600瞩目时刻的完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