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05期   20200925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三个“90后”的“尽在不言中”

 刘威

   所谓的“成功”,都依靠“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精益在路上的不懈拼搏才能到达。在建设“智慧西飞”的征程中,在航空工业西飞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越来越多的“90后”冲了上来,顶了上去,他们已经逐渐成长为一股坚强的力量,用实际行动发出时代最强音:有我在,请放心。

这个大学生单元长不太一样

  工人们总说,“李辉这个大学生单元长不太一样。”

       李辉,1990年出生。虽然年轻,但在管理他却很有一套。他调整单元生产布局,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梳理、完善单元制度,细化生产计划;充分发挥班组长作用,致力于生产现场环境的改善……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职工对单元的满意度,也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今年以来,李辉所在的加强承力件单元的生产计划完成率同比提升27%。

       不止于器物,李辉坚信工作要想干得好,首要的是人的思想要转变。在践行公司“守正向善”文化落地中,单元需要形成自己的文化氛围,文化上的认同才会带动行动上的自觉。李辉提出了“阳光文化”的思路,“阳光文化”包含了“阳光现场、阳光制度、阳光心态、阳光团队”。“阳光文化”的形成,是加强承力件单元摆脱困境、走向新征程的标志。现在单元里的工人们都说:“我们是阳光操作工,妥妥的文化人。”加强承力件单元就在“阳光文化”的照耀下,顺利通过了公司精益单元四阶段验收。

       生活的明媚是因为有阳光照耀,看得见阳光,就看得见自己。

这个不错,我去学

  1993年出生的张旭,是2017年世界技能大赛中国赛区的第15名,也是结构件厂数铣二班年龄最小的一员。

       别看他年纪小,喜爱学习、善于钻研的他在入职的第四年便担任了班组长。张旭总说:“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了解决老机床缺少循环钻孔程序,手动作业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的难题,张旭翻阅了大量资料,终于找到了一个新的编程方法,“这个不错,我去学学。”

       张旭立即投入学习,一连几个日夜,对照着教程一遍一遍练习,很快便掌握了这套编程方法,并教会班组成员。目前,这套方法已广泛用于老式数控五坐标机床上所加工的缘条类、框类、隔板类和肋零件生产。新的编程方法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更重要的是节省了劳动力,提升了五坐标机床的加工效率。同时,张旭将方法完善、固化在数铣二班的标准作业指导书中,现在即使刚进厂的五坐标操作人员按照标准作业指导书操作,也能快速、熟练地掌握这套程编方法了。班组人评价他说:“想的多,做的也多。他当班组长,服气。”

      我们大多时候总是在彼岸的边缘窥探,却没有多想一步、多走一步。而那想了的走了的,便成了我们口中的成功者。

我要找葛乐

  第一次见到葛乐,1994年出生的他,眼神坚毅,神态严肃,脸上少有同龄人的稚嫩。

      葛乐是负责某新研机型的工艺小组长,他话不多,只有在聊到自己的专业时才略微主动些。葛乐在单元很受欢迎,“有问题,找葛乐”是工人们的共识,“我要找葛乐”逐渐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工人提出的问题,哪怕不归自己管,葛乐也会想办法及时解决。2019年至今,葛乐共完成“百项攻关”工艺改进15项,合理化建议20余项,工人们评价他:“态度好,随叫随到,不讲条件。”“随叫随到,不讲条件”的背后,是葛乐夜以继日地与各类问题的博弈与较量。白天解决问题,晚上学习文件或者向老师傅请教,已经成了他的每日打卡任务。而随着零件工艺方案的不断优化,提给他的合理化建议逐渐减少,他笑着说:“现在工人找我的次数少了,反而还有点不习惯了。”

      有求必应的葛乐与工人们建立了信任,工人能够发现问题,工艺员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工人和工艺员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正反馈。谈及别人对自己的夸赞,葛乐略显腼腆:“我觉得我很普通,比我优秀的还有很多。如何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超越从前的自己,是我的下一个目标。”在说到这句话时,这个26岁的腼腆大男孩开心地笑了。

      其实,从来都没有什么所谓的“逆袭”,那些柳暗花明处的转折,都依仗着背后所有“尽在不言中”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