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05期   20200925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钳焊厂里的“百变”班组

——记航空工业昌飞“质量信得过班组”钳焊厂冲机班

本报通讯员 李蓉
  “这个班组,人员素质好,工作完成率好,产品质量考核合格率高……”说起航空工业昌飞钳焊厂冲机班,钳焊厂技术主任张有富如数家珍。走进钳焊厂厂房,叮叮当当的机器运转声不绝于耳,作为钳焊厂的重要一线生产班组——冲机班,“认真细致把工作做到最好,就是我们的承诺。”班长王枫如是说。
变身“质管员”持续改进提升产品质量
  冲机班组现有成员11人,平均年龄32岁,是一个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生产班组,主要负责各型直升机操纵拉杆热冷收口、胀形、装配和性能试验任务,同时也承担着钣金辅助的激切下料、冲压成型和机械加工。班组一直把质量工作作为重点,常年开展“质量信得过”活动,提高全员质量安全意识,确保产品交付质量。
  由于班组承担的直升机零件产品种类多,为了理顺工作,王枫根据不同零组件的操作特点及装配顺序关系,将班组成员划分为拉杆、激切、车铣冲3个操作单元,各单元分工明确、紧密配合、相互协作。班组成员通过实行绩效管理搞好班组建设,以6S管理、标准化作业、SQCDP可视化管理为手段,运用各种数理统计工具,遵循PDCA循环,持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提出多项改进建议,有效提升产品质量。
  热收口拉杆是直升机操纵系统的重要构件,拉杆产品生产由收口、胀形、装配三个过程组成,生产周期长,生产过程中容易在胀形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尤其是十字端套类的拉杆,由于端套的最薄壁厚仅0.5毫米,导致拉杆收口管在与端套进行胀形装配时易产生裂纹,产品合格率只能达到80%左右。
  为了攻克这个质量难题,冲机班利用头脑风暴,从“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对十字端套出现裂纹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改善,经过逐项分析并结合现场试验调查得出主要影响端套断裂的因素,通过优化胀型速度和胀型量参数、优化胀型前管子倒角参数、严格控制热处理后零件入冷库等改进措施,使零件合格率上升至97%,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7%。
变身“服务员”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
  “我们生产的不仅仅是产品,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负责的态度。”班前会上,班长王枫对组员再三叮嘱。
  “以客户为关注焦点”,产品特性能否满足客户要求,是其质量好坏的评判标准。班组及时了解客户的关注点,提高客户满意度,认真执行“客户走访”模式,落实“客户观”。在班组及车间树立“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客户”意识,通过常态化走访工作,在充分了解各项要求的基础上,积极收集装配车间所提出的问题及需求。查找班组当前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抓住重点、仔细分析,合理制定班组质量目标,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几年来,班组对内、外部客户的满意度进行了不间断测量,分析变化的原因和趋势,采取措施、提前应对,客户满意度从2018年的80.33分上升至2020年的96.33分。
  为做好班组质量建设,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班组以问题导向拉动产品质量品质提升。在班组内部设立1名品质提升管控员,以产品为主线,从产品生产、交付、用户使用过程等方面策划班组的质量改进活动。通过项目攻关的形式吸纳车间工艺技术人员、检验人员共同成立品质提升攻坚团队,每周对立项的品质提升项目进行管控,发现问题时及时制定解决措施,鼓励班组成员利用“小改进、小革新”解决产品品质问题。
  由此以来,班组“质量信得过”个人数量得到明显提升,2019年冲机班7名员工被评为“质量信得过”个人,比2018年增长了133.3%,并获得了公司“质量信得过班组”荣誉称号。
  变身“建设者”推动生产提质增效
  作为生产班组,不管是人才队伍建设、技能提升还是质量管理等方面,冲机班总能找到切入点,优化班组管理的同时提质增效。
  技能人才发展是班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冲机班创新性地提出“技能矩阵找短板、技能培训扫普遍、导师带徒抓重点、技能比武做突显”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真实评价班组成员技能水平,找到每个组员的短板,明确技能提升方向。在工作中采用“导师带徒”的方式来进行技能提升,与主管工艺员一同采用培训学习的方式,切实提高班组成员的技能水平,实现班组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冲机班的班组成员个个都能熟练运用质量管理办法和PDCA循环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头脑风暴和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及工具,以大量的数据、现场调查为依据,采用QC工具解决拉杆生产中遇到的大量难题。班组成员的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真正做到会分析、会控制、会计算、会作图,每年的全员质量改进参与率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