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563期   20200417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怀念曾师傅

李亚兰

28年前,我刚刚从航校毕业,分配到陕飞,成了夹具制造车间的一名工艺员。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位车间检验室主任——曾延龄师傅:高高的个子,一头银发,不苟言笑,出了名儿的检活儿严,这让我和身边的工友们对他有些“敬而远之”。

了解夹具的人知道,夹具制造精度要求极高,公差仅产品公差的三分之一,如检验夹具,公差要求更加严格,仅有产品公差的五分之一。高精度零件对检验员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能力要求,一旦检验方法不科学,极易造成错检。因此,车间检验员业务能力普遍较强,其中,曾师傅无疑是佼佼者。无论多难检的活儿,到他那里就意味着“画上句号”。要知道28年前的生产现场,工作条件相对艰苦, 检验台一般都放在车间一个角落里。夏天热、冬天冷,机床轰鸣声总是吵得人耳膜发胀,但工人们却干劲十足, 从没听人叫苦叫累。直至现在,我还能清晰地记起曾师傅和同事们工作的样子:半弯着腰站在检验台旁,双手推着表架缓缓移动,两眼紧紧盯着百分表或千分表表盘上的刻度,一眨不眨……当然,旧时数控检测手段比较落后,对于复杂零件,检验员更是得跟踪整个加工过程,因此,曾师傅和他的同事们也几乎长期驻守在生产一线上。

记忆中,除了工作现场的不苟言笑、认真严肃外,曾师傅的“敬而远之”还表现在“传说”中他在奖优罚劣时的不留情面。那时候,每月一次的质量大会上,技术主任都会公布检验室提交的各类质量数据并奖优罚劣。检验制度执行的特别严格,工人们生怕一个小小的定位销干错了,不但需要补制还会开出废票,受到处罚。一次亲身经历让我真正走进曾师傅。那是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有一次返修一套铣具,为了省事,我让钳工用砂纸把对刀块的对刀面打磨了几下就算完成任务,没想到曾师傅知道后却大发雷霆。忐忑不安地我原本是打算接受一场“狂风暴雨”的,然而事实却是, 他希望我能认真学习,不要放弃每一个进步的机会,同时还耐心给我讲了相关工序注意事项。后来,从别人口中我才得知,发了脾气的曾师傅第一时间是去了解了我犯错的原委,他觉得新人犯错不可怕,但必须得记住这个错误,才能有下一次前进的可能。”也因此,他在对待新员工犯错始终是留有几分情面的。反之,老员工犯错则是铁面无私。

和曾师傅共事的两年后,他就退休了,但其严谨的工作态度却在我们车间保留了下来。后来,我调到另一个部门,跟其他一些生产单位也打过交道,但内心却始终怀念那个最初待过的车间,怀念那个温暖而严肃的工作氛围。闲暇时光和老同事聊起来, 一位从外单位调入的师傅给我讲过这样一件小事,“刚来咱车间,觉得有些规则太苛刻,比如说夹具超差要求0.01mm,有那个必要么?直到有一天机加车间某产品时常出现问题,排查后嫌疑点竟然落在了夹具上,反复验证后,在精准的测量数据面前,我们生产的夹具所有尺寸均高于标准, 那一刻,不仅消除了夹具嫌疑,高质量产品也受到了表扬。说实话,那一刻,我才理解了咱们车间日常对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讲故事的人和我都是骄傲的,因为有了曾师傅这样的航空人,他们一贯的严格要求、严格把关,才让我们在产品质量这一关上从未栽过跟头。

如今工作条件比曾师傅那个时候好了很多,高质量不仅是产品制造追求的目标,同样也成为企业安身立命之本。用踏实的工作不断践行着高质量的目标,曾师傅若泉下有知,亦当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