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563期   20200417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砺剑长空展国威

——沈飞庆祝航空工业创建69周年

著名劳动模范、时任型架车间工段长的陈阿玉(中)与工友在现场技术攻关。

2019 年沈飞公司劳动模范李晓亮(左)。

112 厂一届一次党代表大会。

航空工业沈飞2020 年党委工作会暨八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

第二十七届职工运动会。

第三十七届运动会。

1954 年, 从全国各地来厂参加航空工业建设的年轻人。

2019 年入职沈飞的新员工。

郑芳

栉风沐雨69载,砥砺前行戍空天。4月17日,新中国航空工业整整走过了69个春秋。69年来,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中国航空工业在战火中锤炼,在战斗中成长,在改革开放中加速发展,在装备空海防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谱写了辉煌篇章。

近十年来,航空领域内一大批新型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等主力作战飞机陆续列装,运输机、舰载机发挥重要作用,预警指挥机、指挥通信机、电子干扰机、空中加油机等作战支援飞机相继服役,使得空军航空兵兵力结构不断优化,为提升部队战斗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主战机种的重型歼击机更是发展迅猛,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年阅兵典礼上劲舞苍穹、在世界航展上精彩亮相、在中国南海军演中叱咤长空……中国航空工业正以崭新的形象呈现在世界面前,更成为空军抢占制空权、提升攻守实力的一记重拳和威慑利剑!

建设强大的空中力量,是党和国家不懈奋斗的目标。毛泽东主席在建国前夕向世界宣布:“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伴随着共和国成立的炮声,空军与航空工业相继诞生,在长期合作中,目标一致、荣辱共担,成为捍卫祖国国防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周恩来总理指出:“我国是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要有强大的空军来保卫,光靠买人家的飞机不行,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1951年4月17日, 中国航空工业诞生, 不久空军司令部将空军16个工厂移交给航空工业局,从此拉开了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序幕。同年6月29日, 空军工程部将所辖第五厂移交航空工业局,更名为国营第112厂(航空工业沈飞前身),沈飞成为当时航空工业局下最早建立的飞机修理厂之一, 担当起“航空工业长子”的重任,重任在肩、使命在前,69年来,航空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厂所遍布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老一辈航空人肩负着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秉承着从战争年代冲杀出来的拼搏奉献精神,展开了一系列填补国防空白的攻坚战。从手工作坊到机械化制造,新中国一个又一个“第一”,在航空人手中诞生。1954年7月3日,首架雅克-18飞机试飞成功,成为我国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的一个良好开端。此后,歼5、歼6、歼7飞机相继在沈飞试制成功并交付空军,成为空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主战机型。尤其是歼6飞机,当时共有5205架装备部队,成为空军的主力机型。1964年、1965年,空军驾驶歼6飞机击落多架美国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有力回击了美国飞机的入侵活动。1984年6月12日,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全天候高空高速、具有良好机动性能的歼8飞机首飞成功。这在人民空军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高空高速歼击机。西方的舆论界评价:“歼8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歼击机的发展已经脱离了苏联米格系列,进入了自行研发的阶段。”

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航空工业加速转型。“空军要加强空中进攻力量及相应的配套建设,逐步实现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沈飞研制生产的重型歼击机以高机动性、精准打击的优越性能,成为空军航空武器装备中至关重要的撒手锏。国产歼击机成体系、成批量地装备空军部队,初步形成了远中近程配套、白天型和全天候型兼备的精确打击手段,空军装备体系作战能力显著增强。2012年11月, 歼15舰载机在舰船上的成功起降,实现了歼击机由陆基到海基的新突破!使得空海军又一柄利剑在手,攻防领域正逐步从浅蓝走向深蓝!我国国防实力跨入一个新的时代。在国庆七十年阅兵式上,160余架飞机通过天安门上空,这些全部国产的新型战机,是航空工业武器装备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现。

战火的锤炼,激发了航空人拼搏奉献的爱国魂魄;国力的跃升,为航空工业插上了傲视空天的翅膀。未来, 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重任落在我们肩上,随着航空、航天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信息领域和空天领域将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两个新的制高点。站在新的形势下,航空工业将与人民空军携手并肩,以航空报国为己任, 在研发、制造及使用上加速推进武器装备战略转型建设,以形成具备攻防兼备作战能力的现代空中力量,为国防安全保驾护航!

刘琳 陈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