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563期   20200417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调结构 促升级 新基建有望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中航证券 薄晓旭


今年以来,中央密切部署“新基建”,数次提及相关内容。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政策”;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2月23日,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指出“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早在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明确了“新基建”的定位,2019年又将“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以来,信息技术在疫情期间发挥的重大作用进一步凸显了新基建的价值,未来新基建建设步伐势必会进一步加快,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发力点。

新基建“新”在哪里

新基建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基建来讲的,从投资领域来看,传统基建是指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简称“铁公基”。新基建目前没有官方定义, 根据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定义,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新基建本质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内涵更丰富、涵盖范围更广,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的特征。从参与方来看,传统基建的参与主体主要由政府、国资主导,民间资本参与度较低,而新基建禁入问题少,在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多个细分领域有众多民企参与,参与主体更加多元,项目运作更加市场化。

为何要进行新基建投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 传统基建在部分地区已然过剩,近几年铁路公路等投资增速连续微增长,以“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建投资已失去增长动力,对经济支撑作用下降,加上此次疫情对国内需求冲击较大,如何稳定经济增长迫在眉睫,加大新基建投资短期内有助于稳定经济,保持经济活力,维持经济平稳发展。

全球现代科技快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带动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我国也已进入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但在一些重要领域,如高端材料、关键设备、核心零部件等领域和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为推动产业高效快速发展、适应全球科技竞争环境,对基础设施产生新的要求。新基建具有鲜明的科技特征和科技导向,以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科技为支撑,构建数字经济的关键基础设施,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数字化转型。进行新基建投资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导向,契合转型升级需求。

新基建前景可期

传统基建在项目进行中会产生较大规模的资金和人力需求,对经济以及相关企业的经营产生的推动作用更快速直接,而新基建相关领域多是技术密集型,研发周期长、落地慢,对经济的带动效果要慢于传统基建,且当前新基建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偏低,短期来看,稳经济的需求仍然需要传统基建扮演重要角色,即新老基建结合,以传统基建托底稳增长,发力新基建调结构。

长期来看,新基建更契合数字经济发展需求,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连接投资和消费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以5G为例,5G作为全新网络架构,其超高带宽、超低时延、超大规模连接数密度的移动接入能力,实现了移动互联网和有线互联网的融合,5G网络的建设同时在AI、智慧城市、物联网、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带动数万亿经济总产出。根据中国信通院的预计,2020年来自于5G建设初期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设备支出,5G将创造约920亿元的GDP,间接拉动GDP增长将超过4190亿元,到2025年,5G将拉动经济增加值约1.1万亿元,间接拉动GDP将达到2.1万亿元,到2030年,5G对经济增加值贡献将超过2.9万亿元,间接经济增加值贡献增至3.6万亿元。因此,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宏观政策、产业需求、资本市场均会向新基建倾斜,新基建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