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535期   20200103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爱航空的理由之

“航空,我生长的地方”

航空工业制造院 武越

我从小生活的军营,离部队机场也就一公里左右的距离。父母亲所在的航空兵某部是轰炸机部队,当时装备的是从苏联购买的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生产的杜-2(也称图-2)轰炸机。这是一种双发多用途活塞式螺旋桨轰炸机,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最好的中型轰炸机,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屡建功勋。由于它在我军服役时间很长,从1950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退役,部队官兵们都亲切地称它“老杜二”。

“老杜二”发动机的声音特别大,每当部队飞行训练时,方圆数十公里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更别说近在眼前的营房了。那个年代大多数人还不知道这是噪声污染,没听过的人会觉得震耳欲聋,对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干扰。而我们从小听惯了飞机发动机的轰鸣,不但感觉不到丝毫的不适,久而久之,还喜欢上了这种铿锵有力、亲切动听的声音。每当轰鸣声响起,一架架战鹰腾空而起飞向蓝天的时候,整个军营立刻充满生机与活力。

对这个近在身边的“老杜二”,我充满了好奇。无数次和小伙伴们跑到机场跑道的尽头看飞行,一边看一边猜测着哪一架飞机是自己父亲驾驶的,心中还会油然升起一种自豪感。小时候我很喜欢画画,最喜欢的就是画飞机,还喜欢看各种与飞机有关的书籍。有一次父亲拿回家一本装帧精美的书,里面是美苏英法等国的各种战机,图文并茂,各种参数俱全,我如获至宝,反复翻看,照图临摹,爱不释手,对各种飞机的性能了如指掌。正是这些经历和航空知识,让我对飞机和飞机制造有了更浓厚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意识到了国产飞机与世界一流国家飞机的差距。当我父亲所在的航空兵部队驾驶着他们引以为豪的、在20世纪60年代末才换装的国产轻型战术轰炸机轰5翱翔蓝天的时候,美军正在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B-52战略轰炸机,在越南北部进行肆无忌惮的地毯式轰炸。

70年代我刚上中学的时候,父亲奉命到贵阳组建新的航空兵部队,我们全家也跟着来到了贵州。在那里,同学中有超过一半是“三线”厂子弟,大多数同学的父母工作在航修厂,工厂的主要任务是为空军的飞机维修保养,上海人居多,这些同学都讲着叽哩呱啦的上海话。后来又认识了一些其他“三线”厂子弟,印象最深的是代号011的“三线”厂。这是20世纪60年代,为执行国家“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响应国家“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从全国16个省市抽调了一大批优秀的航空人才和数万名工人及解放军官兵来到贵州,在崇山峻岭之中建起的011航空工业基地。据说那时在贵州省境内,有70多家不同代号的科研院所和工厂都属于011系统。在那里面不论是父母这一辈还是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们,大多操着纯正的东北口音。我们只知道他们是研制飞机的,给人的感觉这个单位很高大上,也很神秘。当时部队子女中有一些人高中毕业后去了011基地上技校或工作,令人羡慕不已。那时少年的我也曾经幻想着长大了要去011基地造飞机,或许从那时起我就和航空工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长大后我并没有机会去011基地工作,而是参军到了第二炮兵部队,现在叫火箭军,这兵一当就是二十多年。虽然我是在导弹部队,上军校时学的专业和航空也没什么关系,但是我从未放弃对飞机、对航空工业的关注。直到有一天有机会选择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航空工业,算是圆了儿时的梦想。

当我由部队的一名老兵成为航空工业的一名新兵后,我对国家的航空事业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对航空人胸怀航空报国初心,牢记航空强国使命的崇高情怀有了切身感受,以罗阳为代表的一代代航空英模的先进事迹更是催人奋进。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航空人前赴后继、坚持不懈的奋斗,才有了一代代新型战机的腾飞!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现场,当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的上百架军机飞过天门广场上空时,我由衷地感到作为一名航空人的骄傲和自豪!遗憾的是我的父母没能看到这一切,我常想他们若看到我成为一名航空人、看到了如今中国空军的日益强大,一定会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