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292期   20180426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生产“流水线”效率看得见

中国航发南方 顾庆军

上午11时20分,中国航发南方钣金焊接中心研发线。

一套焊接夹具安静地“坐”在那里,铝质基体泛出白亮的银光,看来令人赏心悦目。它的内部,那个自重达70多斤的排气冷却机匣被这夹具约束得服服帖帖。生产线长袁武看着自己和兄弟们半个多小时的劳动成果,满意地在夹具上拍了拍。我和石芬也暂且放下了心中的石头,最担心设计的夹具在使用时出现各种停顿,影响节点推进,现在看来都还算顺利,我们也稍稍放心了。

同样在一旁跟踪零件加工进度的主管工艺员欧勇进也松了一口气。这个新机零件包含七八个单件,有好几件还是兄弟单位协作配套生产的。此前他马不停蹄地联系、协调、核实各个单件的配套情况,就是希望零件生产能这样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

零件走完钳工装配工序后,接着就要进行定位焊接了。袁武掏出手机:“彭班长,排气冷却机匣在我这边已经配装就绪,下面就看你们焊接的了,赶紧安排吧!”那边焊接班长彭威显然也正在忙碌中:“现在?我手下的人个个任务都是满满的!这样吧,下午我安排万年金来接手,你放心!”

下午一上班,我到现场的时候,发现夹具已经转运到焊接班,技能专家万年金全副武装,正准备对零件“动手”呢,这效率还真不是盖的!选焊丝,调设备,设参数,万年金很快就娴熟地焊接了一小段焊缝。但接下来的事却难住了大家:必须要对这段焊缝进行检查,确定各项参数合格后才能进行余下的焊接。可是这个机匣是三层壳体结构,焊缝背面被壳体遮挡得严严实实,现场根本无法进行有效检查。怎么办?

各种尝试无果之后,欧勇进突然眼前一亮,想到了一种“高科技”装备:检验室的内窥镜!虽然焊缝背面那个唯一的小孔直径只有不到4毫米,内窥镜探头能否伸进去还是未知数,但不管怎样总要试一试。于是大伙儿“伺候”着零件转战检验室。打开如同密码箱封装着的内窥镜后,几个人又傻眼了,这设备不是随便谁就能摆弄的,怎么操作呢?检验室主任陈波适时出马,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他开启设备,熟练地按动几个按钮,然后将探头架在零件壳体孔口,打开探头光源。焊缝背面的情形,马上就出现在显示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焊缝质量完全合格!一切ok,接下来赶紧着手正式焊接吧,这个大家伙有七八条焊缝,工作量还不小呢。

在钣金焊接中心,类似的生产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在批产和新机研制过程中,有很多零件需要多部门交叉协同作战。无论是中心领导,还是工艺、工装、工人,大家都在紧张而协调地工作着,形成了一条条隐形而高效的生产“流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