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292期   20180426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震撼的“山鹰”

——记“山鹰”飞机外场科研保障团队

航空工业贵飞 孟燕

出发了!向着东北某驻训基地进发——去跟拍我们的雄鹰在宽广无际的北方上空展翅翱翔,去追寻我们的战鹰在黑暗的夜里刺破苍穹响彻云端,这就是我们此次出行的目的,见证和记录“山鹰”飞机在外场进行的一次重要综合改进项目试验试飞任务。

从温暖的南方小城出发,一路向北,横亘了大半个中国才能抵达此次试验的目的地,我们乘坐的航班在云层上迎着朝阳、身披金被急速进发着。或许我们的战鹰转场交付时,驾驶着的飞行员也见证了这美丽的景象,也期盼着把“山鹰”飞机安全平安地送抵部队。尤记得刚参加工作时采访时任试飞站站长的扈海平,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自豪地指着停机坪上排列整齐的“山鹰”飞机说道:“贵飞公司试飞站已经安全试飞20余年了,这是行业内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而我们的‘山鹰’飞机更是从首次试飞到如今交付部队十余年里未出现一起试飞安全事故!”从2003年首飞到今天,14年的时光,转眼间“山鹰”飞机已经快速成长壮大起来,大量列装部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飞行员。“山鹰”飞机具备“高实用性、高可靠性、高性价比、高安全性”等优势,从其在部队极高的出勤率中便可见一斑。

中午我们顺利抵达北方某地,一出机场便看到早已等待接机的试飞站老领导张国政和邢成勇师傅。去之前张师傅的爱人托我们将过冬的保暖衣物带到东北,心里还纳闷8月底的东北怎会需要过冬的保暖服,一打听才知道从5月就进驻部队的张师傅要一直坚守岗位到11月,半年的时间或许只是日历上被撕掉的数字,可对于外场科研人员和服务保障人员来说,却是在跟飞的现场每一次等待与协调飞行任务中流逝的记载,是别离亲人的不舍,是在异乡的独自坚守。看着来接机的两位师傅身上的蓝色工装,心里更明白了“蓝色是航空报国的理想,是肩上扛着强军富民的责任”这句话的含义。

震撼“山鹰”

早上7时30分,从宾馆乘车去往驻训部队。阳光甚好,车辆行进在宽敞而笔直的大道上,航空工业贵航飞机设计研究所的设计员们在交谈着今天的飞行计划与近期的飞机状态。不同于南方时常的阴雨天气,北方的天气干燥云层稀薄,真正达到了万里无云的程度。每天清晨的阳光没有了云层的阻挡,明媚而耀眼,这是最适合飞行的天气条件,因此“山鹰”飞机在这里飞行的次数更多,架次起飞之间的间隔也更为密集。然而,部队也有自己的飞行任务,“山鹰”飞机在外场进行的试验试飞项目只能插空进行,在与部队、飞行员等多方沟通才可进行试验科目。也正因此,外场跟飞的科研人员与保障人员不光要保障飞机状态良好,更要积极与部队协调沟通,让我们的“山鹰”飞机早日完成各项试验科目,为后续批产飞机的总装试飞交付争取时间与奠定理论试验基础。

从住的地方到机场大约要20分钟左右,这一路跟飞的同志们仍然电话不断地协调着当日的飞行事宜,并与成品厂家们密切联系着,听着他们讨论,又一次感到为了同一个目标而相互协作配合的航空人身上那种凝心聚力的努力。

第一次进场看到数十架整齐划一的“山鹰”飞机机群,内心的激动难以平复,蓝天映衬下的“山鹰”闪耀着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早上9点,“山鹰”陆续起飞,数十个试飞员轮番驾驶着战鹰完成了一个个科目,没有了云层的遮挡,在塔台上能清晰地看到“山鹰”飞机侧身飞行角度几近180°,飞行动作利落帅气。夜晚的试飞中飞机又进行了高难度的拉起落试飞科目,即飞机下降至离地几十厘米时又迅速爬升升空,一个架次至少反复两个拉起落的试验,飞机下降时发动机的轰鸣极为震撼,爬升时又带动了周围的气流从耳边呼啸而过,几秒钟后山鹰矫健的身姿便消失在视野里。

在外场的这段日子里,也赶上了北方气温骤降。以贵航飞机设计研究所科研管理部为牵头单位的外场服务保障人员,在长驻部队的日子里不讲条件不讲回报,一心为了飞机顺利完成此次综合改进项目而拼尽全力。恶劣的天气没有阻挡他们科研试飞的热情,哪怕当天没有飞行计划,他们也依然坚持进场,检查飞机状态、排故、试验……要做的工作太多了,争分夺秒才能尽快让产品确定新状态,为批产的“山鹰”飞机打通前路顺利交付。

群英荟萃

王乐倪,航电飞控部通讯导航室设计员,也是此次试飞科研团队中唯一的女孩子,7月紧急接到跟飞任务,她来不及收拾行李,背上背包带着简单的日用品、穿着工作服就赶到了外场,其他衣物都没顾得上拿。来的路上在北京遇到大暴雨,鞋子湿透了只好简单买一双便鞋临时替换。矮矮瘦瘦的她在机场没有女孩的任何特权,一样跟着其他科研试飞人员跑上跑下,遇到故障反复与设计、部队、成品配套厂家联系。与她同住的日子里,晚上十一二点她仍在外场进行服务保障,早上六七点又跟着大家进场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随时待命、迅速到位是每个贵飞人在外场的工作常态。

文其龙,航电飞控部航电综合室设计员。刚去外场就听随行的工作人员与部队用户连连称赞他对专业技术的认真负责,“做梦都在想着怎么排除故障”,与他同住的一位同志如是说。一次协调会上,某试验项目的拍摄要到40公里外的靶场去,在协商谁与我们同行说明拍摄要求时,负责这次改进项目保障协调工作的科研管理部副部长龙建洪想让小文配合,他对此次项目很了解也清楚,但文其龙却希望能让其他同志领队,争论时他说道:“我需要在机场这里负责飞机状态的检查,让飞机安全飞上天保障试验项目能顺利完成才是最重要的事,我想干好这件事!”虽然他拒绝为我们带路,但是听到他如此认真与负责的态度,还是不由得为他这种精神“点赞”。

李茂,科研管理部。作为外场服务保障的带队人,他起到一种承上启用的作用,是部队与外场服务保障人员的沟通桥梁,每天飞行计划确定后,他就要及时通知跟飞的人员与前来配合的成品厂家进场时间,组织协调人员配备。家里的母亲生了病,只有父亲一个人在病床前照顾着,直到试验已经进入末尾阶段且安排其他工作人员前来接替,他这才决定回家。“真的很抱歉,不能与大家再继续并肩作战,眼看试验项目就快完成了,我却要提前离开了。”说这句话时他的目光落在停机坪前的“山鹰”飞机上,脸上挂满了歉意与不舍。

“山鹰”飞机陆续开展了多次夜视试验试飞科目,成品配套厂一下来了七八家代表,原有的两台面包车一下变得很紧凑,为了节约空间最大可能保障工作人员进场服务,公司副总设计师杨宁竟临时充当起了“司机”。在外场的这些日子里,他带领着设计团队克服一切困难,想尽一切办法保障了“山鹰”飞机在部队安全试飞完成训练任务。在飞机出现故障时,他爬上驾驶舱认真检查排故,在飞机顺利完成夜航飞行时,他认真记录讲评会上飞行员对试飞中存在的不足与建议,并及时查找整改办法,试飞现场,无论是科研技术人员还是服务保障人员,无论是部门领导还是普通职工,在这里都是没有差别的,只有一心服务好用户,早日完成试飞任务的统一目标。也是在这里,更能深刻感受到“团结拼搏、创新奉献”的“三线”精神,感受到“山鹰”飞机对于部队飞行训练体系的重要性,感受到贵飞品牌正在逐步获得很多的认可与肯定。

后记

这次跟飞的任务,我们在外场待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忙碌过后,对家乡的思念渐渐显露在对异乡的探寻中。推己及人,我们仅仅是来到这里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已经开始想念家人、想念家乡,那些在外场常驻的服务保障人员呢?他们每一次跟飞,少则三个月多则大半年都在外漂泊着,即使回到家也是待不了多久又会有新的任务让他们再次踏上“征程”。我想“航空报国”的信念是支撑着他们一直走下去的最大动力吧,在如今贵飞快速跨越发展的征程中,是无数贵飞人不畏艰难、披荆斩棘打通的前路,是无数像杨宁、张国政、文其龙、王乐倪这样勇于拼搏、勇于担当、勇于创新的贵飞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爱祖国、爱航空、爱贵飞的心不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感动中愈发的坚固吗?不也是在一次次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中证明的吗?其实在跟飞的外场,我们看到感受到的不仅仅只是贵飞人拼搏的心,在现场配合的成品配套厂工作人员一样尽心尽力为这次改进而忙碌奋斗着,同一个目标同一个事业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单位的人联结在一起,在这里,同为航空报国的心凝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