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61期   20210427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15年,“创新一路”的又一次邂逅

李子丹
  15年前的一天,仲唯贵怀着郑重又愉悦的心情走在去往801号大楼的路上,这是他到航空工业直升机所上班的第一天。远处斜坡上801号大楼的蓝色玻璃在阳光下澄亮,像一颗“海洋之心”钻石,他注意到三岔路口前斜着一块路牌——“创新一路”。这块路牌从此印在了他心里,“创新”也成为15年里让他费心思量的主题。
  15年后的一天,直升机所创新一路的801号大楼前依旧人来人往。大楼背靠山坡,从三楼看,山上郁郁葱葱的香樟树已长出了黄褐色的新叶,俯瞰楼下小花园,晚樱即将逾了花季,只剩部分花枝上顶着稀少的花瓣,草丛里灰色的小鸟翘着纤长的尾巴叽叽喳喳,满园春色关不住。
  技术反超来源于创新
仲唯贵看起来文质彬彬,留着利落的寸头,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笑起来眼睛呈半月状。2006年,本硕直升机专业毕业的他如愿来到直升机所。刚入职时,他的办公地就在801号楼,15年过去了,因为项目工作需要,如今他又回到了自己最初来的地方。
  “你可能想不到,其实有的平台并不是我们最早实现首飞的,发展晚了别人一步,最终凭借我们现有的技术优势才实现反超。但这种优势不会一直存在,需要我们持续创新。”从学习课本知识到应用课本知识,再到领先课本知识,仲唯贵从懵懂青年到步入不惑之年,在和创新一路又一次的邂逅中逐渐体会到“创新”二字对于科研的重要意义。
  “据我所知,目前我们着手的项目至少有4家单位在做,只是他们的吨位小一些。”仲唯贵认为,目前的科研环境在倒逼创新,只有做出能力更强、技术更先进的样机,才能够保持住主机所的地位。为此,争取创新主动权,把平台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做出实物,就成了重要的突破点。
  如何突破?仲唯贵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三点:构型突破、能源突破和应用突破。22年前,刚刚坐进大学课堂学习直升机专业知识的他,完全想不到有一天直升机构型会如此多样,也想不到直升机的动力可以全电驱动。构型突破和能源突破的实现,使他见识到直升机的应用领域之广,令他犹如在逼仄黑暗的房间里打开了一个天窗,通透明亮。
  目前,飞行速度、航程距离、装载能力等因素成为仲唯贵和团队越来越重视的内容。他常常需要一边做方案一边做论证,动力外形、参数的细微变化都会导致结果最终发生变化,一版又一版的项目论证报告、PPT和三维外形陆续保存进他的电脑里,既有针对关键技术的研究,也有针对后续发展的思路。
  充沛的技术积累,见证着他在创新路上的不息探索。
  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创新
入职15年来,仲唯贵重点参与的型号有五六个,2020年他的工作任务更是达到了高度饱和。
  作为主要人员,他负责重要背景项目论证,开展关键技术梳理,协调动力需求对接,牵头总体方案论证;带头完成3项专题攻关,为实现型号研制和地面试验验证作出贡献,开启了型号总体气动设计的新征程;主持完成了基础加强等3项课题的年度研究工作……
  为保障型号周期和项目任务节点,节假日加班成了他的家常便饭。有一天,一个刚刚入职的新人满脸狐疑地问他:“为什么在本应注重高效率的今天,却依旧有这么多人在加班?”
  仲唯贵陷入了沉思。他对年轻人说,科研过程不是一条平滑的直线,这就意味着科研需要追求螺旋式上升。要想不局限于已有的东西,就需要额外付出时间来突破。每一次工作,不是为了得到一个机械化的流水线产品,相反,夜晚办公楼亮起的一盏盏灯、伏案桌前一双双疲惫的眼睛,都是为了在原有基础上尽可能提高性能,竭尽全力求新求变。
  工作的间隙,他常常看到801大楼蓝色的玻璃在夕阳下呈现出茶色,这让他回想起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与时间赛跑》。为了跑赢时间,每当遇到问题,他总是想着快点解决问题、快点翻阅资料、快点找各个技术专家一起讨论。跑赢时间,常常带给他成就感和满足感。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上,仲唯贵再一次和创新邂逅,冥冥之中他觉得这是一份机缘。在他看来,正如每日走过创新一路时留下的一串串脚印,科研工作中只有脚踏实地地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每个微小技术进步的创新才是构成创新的基础。
  离开 801号大楼,走下台阶就看到一个短短的路牌扎在香樟树下,路牌上“创新一路”这四个字每天迎来无数行色匆匆的科研人员,也将“创新”这一精神继续传递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