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51期   20210323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23小时48分的雪地鏖战

本报通讯员 张昕
  冬日里的戈壁滩,萧瑟凄凉,巨大的轰鸣声中,一架架战机风驰电掣,频繁起落。这里是军工人心中的圣地,也是航空工业郑飞设计员成长的“战场”。“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就是他们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的真实写照。在这里,每天伴随着战鹰起航的,便是一个个不断“重复”上演着的“故事”……
  这是一个首飞重点产品,技术组与相关方无数次沟通,提前制定多种预案,但问题还是发生了……
  “小任,到哪了?请下车后立即赶往公司!”刘家旺副所长急切地问。
  “我还在火车上,6分钟后到站,下车就回去。”设计员任维鑫正往郑州赶。
  一天前,基地在做投产前的最后试验时,装置电气接口出现对接异常,必须紧急排故。上级指示必须排除万难,确保第二天试飞。火速集结,当日下午5时,由研究所书记廉卫民、设计员任维鑫、电气工张震坤、机械工唐跃武组成的保障小组,扛上两套备用产品,踏上了西去之路。
  11月的乌鲁木齐早已是冰天雪地,凌晨1时到达乌鲁木齐后,“冷”是他们的第一感觉。产品在彻骨的寒风里愈发笨重,廉卫民清晰地记得“抬上车时,有两个台阶,四个人抬了几次,竟然都拎不动,硬是使出浑身力气才把东西托上去的”。从乌鲁木齐到基地几百里蜿蜒崎岖的雪地山路,第一辆车没有雪地胎、防滑链,只能再联系下一辆车了。
  隆冬的午夜,开往基地的越野车里沉寂冰冷,零下20多摄氏度,即使开着空调也暖和不起来,透过车窗,晶莹的窗花已经挂满玻璃。翻过天山,风卷着雪片呼啸而来,那是裹着力道的刀片,打在车窗上,啪啪作响。3个小时的跋涉,路过当地人口中的“百里风区”,窗外的能见度只有几米,车辆随风如一叶秋叶般飘摇,司机不时调整方向说:“这是我有史以来走的最慢的一段路,要不是为了你们,我是绝对不出车的。”4个人相互对视,心里充满了感激。
  “你们是连夜飞来的吧,你看那小伙子眼睛都熬红了。”“他呀,熬的,刚坐了几十个小时的火车,没停点,就直接拉过来了。”“辛苦呀,不过值得,那可是像丰碑一样的地方,支持你们。”
  凌晨6时21分,车子总算到了基地。“东西在哪?我们的人到了!”廉卫民向基地人员问道。“在停机坪的飞机上!”“走吧,带上工具,我们去看下。”
  “冷得刻骨铭心!”他们回忆道。风雪里的基地是黑得彻底,雪片在手电的一束亮光里肆意飞舞,呼出的热气瞬间被吹散。“示波器失灵了……”任维鑫对着唐跃武耳朵大声得喊:“你把热风枪拿着,对着我的手!”
  电气线路有粗有细,粗的像手脖子,细的如发丝,张震坤把手套脱掉,爬到产品上,从碗口大的卸口上检查着线路。
  “没有,线路没问题。”张震坤喊。廉为民心里一沉,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全部卸掉,每一个螺丝都得查!”廉卫民喊。
  说拆就拆,张震坤、唐跃武相互配合着,廉卫民查看着连接器,设计员任维鑫在心里作着检查,这个设备是之前检查无误的产品,5年的时间,每条线路的走向,都刻在了心里,他比谁都清楚。电路没问题,如果接口连不上,是不是螺丝出了问题?
  “试试咱们带来的。”“你们戴上手套,别粘住了!”这温度,光手会被铁家伙粘住,跟飞的人都体会过,皮肤与冷冻的金属直接接触的那种痛,是锥心刺骨的。每次回来说:“那种冷,是冷得心有余悸!”
  “就是这个小螺丝!拧过头了!”任维鑫脱去手套,上手卸那个卡在槽口的小螺丝。
  “换一下,把备用的给我!”“小张,你拿示波器测一下,多测几次,取平均值,小任,你记录一下,看有没有不达标的参数。”廉卫民做着指导。
  “都在标准以上!”“不!再试一组!现在是7时28分,再试三组!”廉卫民看了一下手表。9时10分,28组线路,三组测试全部通过!平时10多分钟的测试,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情况下,每组都用了半个多小时。
  抬头四顾,基地已慢慢揭开黑夜的面纱,渐渐露出她神秘的真容。茫茫戈壁已被白雪覆盖、远处呈现着终年不化的雪山,乌压压的天空开始放晴,停机坪上傲然矗立的飞机坚挺得像山顶的雄鹰。
  14时30分,“备降机场准备完毕!可以试飞!”4个人焦急地等待着……
  15时20分,传来消息,试飞成功!至此,该型产品圆满完成试飞试验。
  保障小组一行四人终于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23小时48分的雪地鏖战终于胜利了!但跟飞没有结束,每天都在发生着……
  在他们心里,战机的轰鸣声美妙极了,雄壮极了!是的,当正青春的航空人与戈壁交汇,我们看到的是坚韧,是担当!我们看到的是大国利器、笑傲苍穹的豪迈气概!我们看到的是迎着无垠的天际海疆,一架架战鹰滑行、加速、呼啸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