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39期   20210129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技能改变世界

——中航西飞参加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侧记

刘威
  2020年12月10日,广州,天气晴朗。在这里,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的比拼正在紧张进行,数控机床的轰鸣声此起彼伏。比赛通道旁,观众不时靠近观看比赛,还夹杂照相机闪烁的灯光和快门声。
  经过前期的刻苦集训和赛场上的努力拼搏,代表陕西省参赛的中航西飞选手取得优异成绩,其中,由系统件厂李萌月、聂豪和结构件厂张治新3人组成的团队获得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第二名,国际航空部件厂姚轶文获得飞机维修项目第三名,这是陕西省代表队参加本次大赛唯一进入前三名的2个项目。
  荣耀的背后是组织的力量
  张治新清楚地记得,在几个月前参加的航空工业职业技能大赛上,他正忙着编辑自己的第一段数控程序,突然旁边的数控机床响起了工作声。声音虽不大,但在他心中却激起了千层浪:“哎呀,我是不是慢了?”既定的节奏被打乱,焦躁的情绪瞬间蔓延,失误也接二连三,最后的成绩自然也不尽人意。
  回到单位后,张治新赶紧跟教练和其他队友开了个分析会,思考解决办法。会后,便有了这样的场景:训练结束,张治新按下桌上的秒表,看着时间,陷入沉思;他正训练着,队友回来通知他教练要开会,结果去了发现是个“假通知”,自己还得因为半路离开机床受罚;零件加工到一半,机床突然被人给关了,他只能拿着零件重新去别的机床加工……这些事情看似奇怪,可这就是他为了提升自己的“稳”想到的妙招。用秒表计时是为了精准地训练自己每个阶段的用时,用“木桶定律”的思维保证自己比赛节奏的稳定;而队友的“捣蛋”就是为比赛准备的抗干扰训练,使自己不因为各种意外情况影响心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只在训练中,在比赛中他也做到了一旦开始加工零件,就能心无旁骛,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李萌月每天跟着师傅和室里的骨干刻苦学习,为达到产学结合、学以致用,她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实际情况,虚心向一线工人请教,经过一年多的磨练,她很快成为“萌新”中的佼佼者。2019年,年仅23岁的李萌月报名参加了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拔,并取得制造团队挑战赛陕西省选拔赛产品设计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也是公司组织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最年轻的选手。自此,李萌月开启了长达一年的高强度备战训练,每天起早贪黑、苦练本领。
  过硬的表现来自技艺的传承
  本次竞赛选拔集训工作,中航西飞对选手和专家教练采取了调训方式,并在运营管理体系中规定了调训期间考勤、薪酬和个人绩效考核的方法及分工,对脱产集训的选手给予适当集训补贴,对获奖选手的教练团队给予奖励。这些方法解决了选手、教练的后顾之忧,调动了大家参赛的积极性。
  技能大赛对材料、工量刀具、电子元器件等要求很高,且比赛技术要求更新频繁,后勤保障是训练比赛能否正常进行的关键环节。采购管理部、工具管理中心与培训部门紧密配合,在合规的前提下加快签订合同及采购进度,保证参赛选手不输在起跑线上。
  集训团队针对疫情防控形势制定了《新冠疫情期间集训工作方案》,对人员管理、集训方式、突发应急预案等进行了详细要求;同时,挖掘西安地区企业和院校资源,充分利用网络手段与外地专家交流沟通,提高集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将疫情对集训工作的影响降到最小。为增强选手体质和心理素质,集训团队定期开展体能训练和心理辅导,通过在日常集训中设置干扰元素、增加夜晚考核等方法提升选手对比赛的适应能力。
  青春的闪光来自拼搏的力量  
  20岁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铜牌获得者——“00后”姚轶文创造了一个奇迹!
  赛场上,姚轶文第一场考的是结构修理模块,该模块在原样题上改变了几处尺寸,增加了两处开孔的工作量。在比赛过程中,姚轶文突然发现自己的课件开孔“开反了”,他理了理思绪,不断深呼吸调整自己的状态。他深知,经过平时的刻苦训练,自己已经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现在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他边给自己打气,边拿起零件和图纸认真地比对起来,这才发现自己的课件并没有开反,而是比对时图纸和工件没有放一致。最终姚轶文以第三名的好成绩获得了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的铜牌,这一成绩创造了陕西省在该项目的最好成绩,也是中航西飞参与世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制造团队挑战赛是一个对选手要求极高的竞赛项目,不仅要求每名选手具备多种能力,还要求选手具备稳定的心态。在为期3天的制造团队挑战赛中,产品设计是整场比赛的核心。从焊接到编程、从制图建模到3D打印、从打磨到组装,无不考验着选手的基本功和整个团队的心理素质。在距离制造团队挑战赛结束还剩一个小时的时候,李萌月正在调试焊接后的电路板,程序却忽然出现故障。她定了定心神,从头到尾把程序再梳理、再检查一番,最终在距离比赛结束还剩1分37秒时发现了问题所在。顺利解决问题后,程序完美运行,团队拿到了预期的分数。
  在普铣赛场中,聂豪正在娴熟地操作着机床,当马上加工完零件的第一面时,他停了下来,发现自己出现了致命的失误:没有带压虎钳的压板。接下来的加工需要足够的压紧力才能保证质量稳定,只靠比赛现场提供的压板是不够的。聂豪冷静下来,用压板只压了一颗螺钉,以此来增大压强;为减少切削力,聂豪将单边的进给量大胆地降到了理论值的一半。有惊无险,聂豪成功完成这个角度的加工。之后他依照自己平时训练的节奏,完成整个零件的加工,还提前10分钟交了卷。
  3名“95后”、1名“00后”,他们精心备战,载誉而归,以少年之名,为梦想拼尽全力。被技能改变命运的少年,也将用技能去改变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