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33期   20210108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追光”之

张甲豪 郑普超
  世纪之初,国外光位移传感器已经展开试飞,航空工业自控所也启动了光传感器的研究。时已退休的传感器专家李秉实担起了这个重任。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经过几年努力,李秉实从零起步研制出了变栅距光栅线位移传感器样机。
  当时光传感器的发展面临缺人、缺钱、缺场地、缺设备的困境,在所领导和时任机电中心主任王东辉的大力支持下,自控所建立了光传感器实验室,并补充新的血液。为了光传感器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王东辉亲自挂帅,率领团队成功申请基金支持,奠定了光传感器专业后续发展的基础。那时,李秉实已年近古稀,退居幕后,传感器副主任设计师包艳担起了光传专业带头人的重担,组建光传研发团队。至此,光传团队由老、中、青三代人组成了最佳阵容。
  人有了,硬件设施也有了,就在大家振奋鼓舞的时候,就遇到了一块硬骨头——变栅距光栅角位移传感器的光栅制作及成型问题。面对困难,团队并没有气馁,而是集思广益、全力以赴,经过一年多的技术攻关,终于解决了这道难题,其中艰辛一言难尽。期间李秉实被诊断出心脏瓣膜狭窄,医生建议进行心脏手术,李秉实毅然决定忙完这一段再说;包艳有一段时间重感冒,需要输液,每次都是加班做完试验才去;至于我印象最深的则是我与手动分度头的爱恨情仇,以至于现在我看到它,脑中会自动套用一句歌词“左手右手一圈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胳膊都会隐隐作痛。但这些艰辛在传感器随某光传飞控系统成功试飞、填补国内空白的喜悦面前都变得“物”超所值。
  角位移传感器样机的成功试飞,无疑给团队打了一针强心剂,接着我们一鼓作气,又进行了线位移传感器的改进并进行了试飞演示验证。期间一个小插曲至今难忘,传感器装机改装难度较大,经过四次拆装及方案改进,终于完成机械调试。试飞时突然发现基准位移传感器输出位移跳动极大,于是马上联系测控所人员进行现场排故,时值三九寒天,机场上寒风凛冽,自控所的安装人员甚至由于腿抽筋跪倒在地,经过几轮排故及调试后,终于找到故障原因,并成功修复。看到基准位移传感器和我们的传感器输出准确稳定,大家都欣慰地笑了,而此时已是凌晨1点。
  光传感器专业发展至今,由原来的变栅距光栅线位移传感器一枝独秀,到现在的变栅距光栅系列传感器及光纤光栅系列传感器的百花齐放,并逐渐形成完整的光纤网络传感系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许多难点需要突破。面对困难,光传团队有信心让光传感器发出它应有的“光芒”,助力航空工业的光学事业未来更加辉煌。
  弹指一挥间,时光匆匆而过,要说走过“十三五”这些年我记忆最深的是什么?也许就是火车上团队成员连夜修改PPT的一腔热血;是李秉实说“等忙完这段就去做心脏支架”的云淡风轻;是包艳说“等做完实验就去挂吊瓶”的习以为常;是三九天凌晨寒风里排故成功的会心微笑;是团队成员数十年如一日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的默默耕耘……这些难忘的人和事,也是激励我们前进路上的不灭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