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25期   20201211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装配前线的“瞄准”

白旭红 摄

本报通讯员 赵鲜娜
  冬风瑟瑟寒意浓,总装现场装配忙。当一部热血烧脑悬疑剧《瞄准》在各大卫视热播时,航空工业郑飞29号厂房也正在上演着一部协同攻坚的“瞄准”大剧。优秀狙击手的标准是每一次出手都要快、稳、准,而在这场大战中,总装厂团队好比优秀的狙击手,面对某急采任务,吹响集结号,生产工段、综合室、工艺室、计调室全体动员,通力合作,迅速排产;建伟英项目组快速反应,稳住心态,准确出击,脑、心、手三者有效协调,完美“瞄准”,使原本最少需要25天完成的任务,仅用了13天就达到提交状态。
  《吕氏春秋》中说道:“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这样时间急、批量大的产品装配任务,如果按照原有的组织模式是不可能完成的,加上总装厂年底本身任务量巨大,检测设备档期满,这倒逼着团队必须出新招、出奇招。
  为此,厂长朱晓波第一时间召集相关处室相关人员商讨方案,采取应对措施。作为主管工艺员,工艺室主任齐行立即进行装配排产,梳理流程,优化工艺,针对确定的生产瓶颈,分别制定相应对策。通过反复摸索,将产品细分成压弹器、锁弹器、架体组件三条线并行作业,同时技术人员直接和操作工人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最大化提高效率。机械工段长常征及时调整项目组人员结构,以老带新,老师傅负责经验传承、技术质量把关,年轻学员发挥眼明手快的优势,让突击生产充满活力;综合室张予、王建涛在产品准备和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心细如发,做好每一项工装工具的准备。计调室主任蔺玉龙积极协调内外部生产工序。每一个参与的人都全力配合,提供最好的后勤保障,尽可能做到工序间零耽误,为项目组进行实物装配节约了大量时间。
  提到这次任务的难度,建伟英说:“原来干过一件两件,但小批试制和大批量完全不同,这次时间急、要求高、精度检测严,必须调整打法,才能确保任务。”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建伟英,装配厂少有的技师和技能师,40岁出头,稳重心细,动手能力强,装配经验丰富。作为项目组长,带领大家提前完成第一批任务,他有自己的心得。班前经验交流是其中之一,磨刀不误砍柴工,每天早上,班组9人都会围站在一起,对容易出错的地方提醒预警,对进展情况、问题处理等进行说明探讨,确保信息互通和工序间及时跟进。
  “尽管这批活重,但是别着急,稳着来,咱干一个是一个,不要返工。”这是建伟英在项目组阶段总结会上提出8条干货后强调的重点。根据经验,越是紧急的时候越需要冷静,一次做好是最大的节约,返工最浪费时间,所以他再三强调。该批任务所需垫片数量多,仅一件产品就需垫片5大类12种,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垫片加起来近40个。三坐标检测中,吊耳精度控制前后高度差由原来的0.5毫米压缩到0.05毫米,精度要求提高了10倍。加上通电检查、测力等瓶颈问题,听起来让人头皮发麻。但项目组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斗志,迎难而上,稳扎稳打。
  支部书记康涛从始至终盯着现场,问起任务能顺利完成有什么经验时,他认真地说:“装配中发现问题,随时根据需要设计工装,一边工装加急制造,一边进行其他线的装配,减少等待时间,就能最大化地提高效率。”几个组件试装下来,工艺方法、技术、工具工装等问题都被扫除干净,整批装配进入良性循环,大家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为了保证这批活按期交付,项目组从老师傅到年轻学员,日夜奋战不停工,即便节假日亦是如此。这就是航空人,他们不畏艰险、敢于攻坚;他们默默付出,同时间赛跑,与任务角力。他们时刻秉承“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用智慧和汗水绘就了报国强军的最亮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