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25期   20201211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一甲子报国初心不改 六十载强军首责不渝

——记航空工业长飞成立六十周年


  六十年前,一支新组建的空军保障部队,肩负着保军强军的光荣使命,从广州白云机场出发,北上入湘,开启了航空维修艰苦创业的伟大征程。
  六十载沧桑巨变,经历了工厂易址、转隶航空工业集团、推行公司化改制等变革的长飞,也在一次次顺应时代的改革中见证着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从早期的米格-15比斯歼击机,到今天的歼10飞机,传承红色基因的航空人始终初心如磐、矢志航修。
  回望来时路,1960年12月,广空中心修理厂改建为中型翻修厂,并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十九修理厂,这便是长飞故事开始的地方。

暮云厂区旧图

1977年,工厂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二工厂。

1980年,试修成功歼教6飞机。

1997年,工厂发动机修理线撤线。

2007年,完成公司制改制。


2012年,长飞迎来首架歼10飞机进厂试修。2013年,试修成功歼10飞机。2018年,试修成功军贸“枭龙”飞机。2019年,长飞航修保军服务对象拓展到陆军。2020年,试修成功空军歼10飞机。


艰苦创业,种下航空报国初心
  1965年,工厂自广州搬迁至湖南。1966~1999年的30余年间,工厂在国家政策指导和空军主管机关领导下开展建设,服务和服从于部队需要,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易地建厂的艰苦创业。为贯彻落实“依山下寨、分散隐蔽”的方针,1965年,除发动机车间暂留广州外,工厂全部人员、设备、器材和营具分两批从广州搬迁至湖南。全体指战员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坚持边生产、边建设,牺牲公休假日参加义务劳动,开山平地搞建设,肩挑手扛,一锄头一锄头地挖,推平了一座座荒山,建起了一栋栋生产生活用房,相继完成了工厂搬迁、第一期建厂工程和第二期扩建工程。在远离城市的山村里,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景象,生产得到迅速恢复。1965年冬的一个大雪天里,来厂检查工作的首长对战士们说:“我在你们这里看到了延安精神。”
  早期修理方案改革的探索。1971年,工厂尚在歼6试修阶段便超前提出改革该机型修理深度的设想:通过分析试修过程中掌握的飞机机体结构特点,制定不同深度的分解细则,从而达到减少工时、降低成本的目的。次年,工厂试修歼6成功,为改革方案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又经过两年的打磨,1974年,新的分解细则正式实施。新方案下,单架飞机修理工时量减少26%,修理成本降低22500元,为国家节约了资金,缩短了修理周期,提高了部队飞行出勤率。
  打响战场抢修的招牌。1996年,台风袭击沿海某市,我国刚刚引进不到5年的新机受损严重,国外专家断言:“中国人没有修复能力!”工厂临危受命,迅速组建起一支由工程师、技师、行业状元等18人组成的外场抢修队赶赴一线开展抢修。仅仅用时10天,抢修队完成了包含10余架新机在内的30余架战机抢修任务,排除各类故障缺陷107条,飞机一次试飞成功,部队战斗力迅速恢复!因功绩显著,抢修队荣立集体二等功。2000年,工厂再次成功抢修因火烧受损的新机。20多年来,长飞聚焦实战,为国内外客户修复损伤飞机100余架,战场抢修能力和损伤飞机修理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国内航空维修企业中保持领先优势。

执着守业,不改航空报国初心
  2000年,中央下发《军队保障性企业交接工作的实施意见》,五七一二工厂列入移交范围,由军队保障性企业移交国务院国资委所属中航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管理。2000~2015年,长飞从工厂制向公司制转型,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并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与尝试。
  2002年底转隶后,工厂正式进入航空工业企业领域,发展迎来全新阶段。然而,横亘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的困难无比现实:军品任务不足,主业发展受制约;民品发展陷入新的困境;工厂制的管理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工厂缺少市场机制的活力和动力……这次重要转折,让曾经的“亲生父母”成了“衣食父母”,企业在市场的夹缝中求生存,推进市场化改革成为活下去的唯一出路。变化的是环境,不改的是初心,2003年,工厂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的总体改革思路,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和空军的任务承诺期,努力实现多种经营,扩大再就业。
  市场经济下的更多可能性。通过推进维修保障模式改革,2005年,工厂争取到直8进厂试修,拿到了海军飞机维修市场的入场券。一年后,空军强5强击机进厂试修。2006年,工厂分别被空军和海军确定为“国防能力动员建设和应急作战战场抢修保障单位”。此后,K8飞机、教8飞机、军贸飞机的大修和改装进一步充实了工厂的维修业务,为“多机种、小批量”维修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制改革后的跨越发展。2007年,工厂在长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注册为“长沙五七一二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公司制转型,初步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以产品的升级换代带动改革,以企业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来促进改革”成为“十二五”期间长飞改革发展的主旋律。“以四新支撑三步走,打造信息化航空维修标杆企业”战略的提出,推动了企业航空维修技术体系、航空维修标准体系、航空维修专家体系的建立。薪酬分配改革方案充分调动了员工积极性,“长、家、匠”三支队伍建设为新型号开发提供了人才保障。“十二五”期间,长飞进入加速发展期。
  歼10首修在长飞。从2012年5月28日歼10进厂试修,到2013年4月26日飞机首飞成功,长飞人用充分的前期调研准备和300多个昼夜的付出,实现了由修理二代机向修理三代机的转型发展,也印证了维修主机厂走维修联盟、集成发展的路子是行之有效的。这样的成绩在长飞“十二五”众多发展成果中格外夺目,时隔7年有余,长飞人仍然对当时的口号记忆犹新:“歼10成功我成才”。

奋发兴业,永续航空报国初心
  进入“十三五”,勇于改革、善于改革,持续不断推进改革是长飞坚定的姿态。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面临国企改革重要课题的长飞带来了全新挑战。2016~2020年,长飞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特别是2017年划归航空工业成飞管理以来,扎实对标对表,提升企业经营质量,加强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建设,成为长飞发展的新动能。
  新战略引领新发展。2017年,长飞党委立足企业发展新形势与市场化改革新探索,提出了新的企业战略框架,经过两年的研讨完善,并对标航空工业“一心、两融、三力、五化”新时代集团发展战略,于2019年正式确立了“123456”航修保军新战略和“维修+”产业发展新体系,明确了聚焦航空维修主业、坚守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前进方向,设定了企业中长期发展的三步目标和四个定位,规划了五型飞机谱系和六型企业的发展蓝图,系统提出了延伸“维修+服务保障”产业、打响“维修+战场抢修”品牌、提升“维修+战斗力提升加改装”能力、拓展“维修+修理建线”市场的产业布局。新战略不仅进一步解放了员工思想,也让长飞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
  航空维修企业的“供给侧改革”。2016年,长飞主动落实央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要求,开启了新一轮的企业“供给侧改革”。公司领导班子提出“建设主业突出、资源优化、协同发展的航空维修产业新模式”改革总思路,以企业主营业务为导向,创造客户,创新业务,拓展航空维修市场份额;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开展专业化整合,精干主业;以新机试修为牵引,带动维修模式创新和维修技术变革;以多机型维修技术研究为支撑,多机并行规避市场风险。近年来,尽管企业年修理飞机数量在减少,但销售收入稳中有升、利润和EVA指标大幅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提升,管理质量和工作质量得到改进,企业发展稳中有进。
  多元航空维修格局的形成。2017年,长飞迈进军方多型飞机维修市场,成功试修海军歼10、轰6飞机,试修了教9教练机。2018年,长飞推动军贸维修保障市场向纵深发展,成功试修军贸“枭龙”飞机。2019年,长飞进入陆航维修市场,实现首架陆航直8直升机进厂试修。至“十三五”末,长飞基本形成了“军机与民机携手共进、有人机与无人机比翼齐飞、固定翼与旋翼并驾齐驱、小飞机与大飞机争奇斗艳”的航空产品维修格局和“五型谱系”27个机型的维修能力。“多机种、小批量”成为生产常态,这既是基于市场评估后的审慎选择,也是为实现接续发展的谋篇布局。
  寻求行业大分工、大协作的“主机牵头”模式。客户所看重的维修效率一直以来都承受着来自于设备设施、人员能力、航材供应、生产计划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内、外部因素的叠加给维修周期和质量带来了不确定性。长飞积极响应行业内外的新变化,紧扣客户需求,通过在三代半及以上机型修理中实施“制造主机牵头模式”、在二代机型修理中实施“维修主机牵头模式”、在军贸飞机修理中实施“军贸主机牵头模式”,提升对不同机型整体维修服务保障能力,最终达成整机高效修理交付的目的。
  企业“三化建设”思路打造卓越竞争力。对标集团新时代发展战略中打造卓越竞争力的要求,长飞结合企业实情提出了“一般能力社会化、特殊能力专业化、核心能力自主化”的竞争力提升思路。一般能力社会化主要面向机械加工、工装制造、橡胶成品、库房管理等领域,旨在提高维修供应链的效率;特殊能力专业化主要针对机载部附件产品,旨在依托专业厂家的专业能力提高产品维修效率,解决部分产能不足的问题;核心能力自主化则聚焦主机及损伤飞机抢修、大修建线等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主机牵头”模式整合外部资源,“三化建设”思路增强企业“内力”,不断加速长飞航空维修产业化发展步伐。  
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航空人的胸膛依旧澎湃着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激情热血,航空人的血液中依旧奔涌着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家国情怀。
  六十年后的今天,长飞对航空维修产业的定力前所未有的坚定,对航空维修市场的把握也前所未有的坚定。
  这是穿越六十载愈发坚定的不变信仰,这是历经一甲子更加深厚的情感共鸣。
  奋斗史波澜壮阔,新征程整装待发,长飞人已经阔步走向新时代。
(卢火青 唐翊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