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583期   20200703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军工情缘

王劲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男孩子,哪个不是小军迷?坦克、飞机、大炮及各种兵器谁个不津津乐道?那时候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和游戏。《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上甘岭》等战争题材的老电影百看不厌,革命英雄主义情怀激荡在每一个孩子心中。《兵器知识》《舰船知识》《航空知识》等杂志是军迷小伙伴们的最爱。每天放学后不是挤在一堆交换杂志看,就是迷着三五成群的玩打仗:头上戴着自己编的柳条草帽,背上背着各种各样的玩具武器,手里拿着泥巴捏的地雷和手榴弹,在沙堆、在山上,在河边一直“战斗”到天黑,直到父母来喊吃饭才回家。
  可是,对于我们家这两个小军迷来说, 一直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关注点——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4月24日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多年后我们才知道:父亲和许多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们一起,隐姓埋名就是为了这一国家重点工程。当时他在河南新乡的卫星地面接收站,负责监测卫星运行状况,并接收卫星从太空中传回来的遥感信号。一接到任务后就把我交给湖北的爷爷奶奶照看,而母亲独自在东北工作,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家人天各一方。后来父亲接到新任务被调到航空部610研究所(今天的航空工业航宇)。报到后他先去接了母亲和弟弟,再去接我,全家人这才得以团聚。让他感到尴尬的是:弟弟从未见过他,抱上就哭;而我在老家因水土不服总闹病,小命都差点没了。
  在单位里,父亲针对各种不同型号、不同弹射方式的座椅实验,负责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接收天线,保证全部实验数据的遥测工作。所里上上下下当时都亲切地喊他“王天线”。母亲则负责各种火箭滑车底部与滑轨直接接触部位的非常关键的抗磨刹车材料,确保火箭车在滑轨上高速运行平稳并实现安全刹车。当时我们这里还没有现在的亚洲第一大试验场,他们每年都有好几个月要随队去河南兰考做实验,以掌握第一手的各种实验数据。时常无法照顾家庭,不是把我们托付给邻居就是喊老人从老家赶来帮忙。我也曾因此去兰考一中借读过。因单位师资力量太薄弱,他们还经常去所里高中和电大支教。父亲大学时学的俄语,后来为了及时了解国外最新科技动态,又业余时间先后自学了英语和日语,回家不是边干家务边继续考虑工作上的事就是抓紧时间学外语,以至于当母亲出差不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里经常把米饭烧糊,再赶紧让我剥几根葱插到饭里去除糊味,我们总是翘首期盼母亲早一点回来,不单是因为每次都给我们带回当地买不到的军迷书籍,关键是还可以不用总吃糊饭……他们在生活上简简单单,工作中却严格认真,将拳拳爱国心全部奉献给自己新的事业。父亲更是把自己对卫星特殊的一世情缘,转化作后来航空工业岗位科研工作中平凡普通的点点滴滴,默默无闻地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理念。
  从小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耳濡目染。我们不单从小就开始留意父母每一次谈论单位的弹射座椅实验成功与否。父母和千千万万无私奉献的普通科技工作者们一样,是我们心中的大英雄。长大后的我们,毫无悬念地追随父母的脚步,成了新一代航空人。弟弟参与了多种型号弹射座椅动力部分的设计及改进工作,多次立功受奖,证书一大摞。我则负责所有座椅零件生产设备的维修保障,有幸成为公司最早从事进口数控设备维修之人。不少工作论文获得公司“创新、创效”“讲、评、比”“QC”成果、“EVA”奖项。全家人都以各自的绵薄之力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贡献力量。在父母言传身教之下,我们俩早已在航空战线将年少时懵懂的军迷梦跟新时代伟大的强军梦和强国梦紧密地结合起来。
  我爱我的家,更爱我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