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579期   20200616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影端缘守直 心劲懒藏锋

——记航空工业成都所2019年度劳模杨水锋

本报通讯员 姬彬艳 王敏雯

熬过了漫长的寒冬,终于等来阳光灿烂的时节,但疫情防控局势依旧紧张。人们都期盼着摘下口罩,和家人去郊外踏青,和朋友约顿火锅。

然而,此时杨水锋还没来得及享受这宝贵的春光,就辞别了一脸委屈、撅着小嘴的儿子,满怀愧疚地把家庭重担托付给在医院工作的妻子,带着满满一箱工作资料,行色匆匆奔向机场,等待他的,是14天“难捱”的隔离生活和艰巨的任务。“还好有这么多工作,我只怕隔离14天也做不完……”他用惯有的幽默笑着说。

栉风沐雨 砥砺前行

“天性豪迈精研战术挥斥方遒、才能广博引领发展叱咤长空”,这幅写在航空工业成都所总体部性能室门口的对联,是杨水锋的真实写照。为人正直爽朗、行事高效利落的他,2007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毕业后,便义无反顾地加入成都所,从此投身战术性能研究,埋头耕耘十数载,不问硕果挂几枝。

再次谈起大学毕业时自己一心只想加入成都所的往事,杨水锋的眼中闪烁着光芒,兴奋之情不减当年,他干脆利落地说道:“我就是奔着歼10飞机来的。”杨水锋在北航读书时的研究方向是实验流体力学,各种机缘巧合之下,他在课题组跟着导师参与了歼10飞机的大迎角风洞试验。“第一眼见到歼10飞机的风洞模型时,我就被这款国产飞机的漂亮外形迷倒了。”作为歼10飞机的铁杆粉丝,一提起歼10飞机,他脸上的敬佩之情和崇尚之意完全掩饰不住。杨水锋激动地说着,歼10飞机光滑流畅的型面、新颖独特的鸭式布局,当时在他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因此让他和歼10结下了不解之缘。来到成都所之后,杨水锋便投入到歼10飞机紧张的研制工作中。

杨水锋刚工作不久,时值歼10飞机正在高原试飞,“正是实践的好机会!”他主动请缨跟着老同志一起奔赴高原。第一次上高原,剧烈的高原反应让这个身体健壮的小伙子感到头晕目眩、四肢乏力,同行的人问他要不要下高原休息一下,他咬紧牙关,挤出一丝笑容说:“我还得多来几次,习惯了就好。”如他所言,后来杨水锋果真成了高原的熟客,再后来逐渐变成他带着新同事上高原。跑遍了歼10飞机的外场,杨水锋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打下了扎实的性能基本功,成为歼10飞机高原起降性能专家。

成长于外场却不止步于外场,回到办公室后,杨水锋悉心钻研,认真总结出一套面向用户使用的TO性能理论规程,带头开发性能计算软件、编制性能手册,为飞行员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性能数据,有力保障了歼10飞机在高原的安全飞行,得到飞行员的一致好评。一次次腾空而起自由翱翔于雪山草甸之上的歼10飞机,在杨水锋的眼中越发光彩奕奕。

披荆斩棘 勇于担当

十年磨一剑,由于杨水锋的出色表现,2017年他被推选为性能研究室主任。如果将总体部比作成都所的领头雁,那性能研究室则是当之无愧的先锋。担任性能研究室主任,既是对其能力的肯定,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何带好这支队伍,对杨水锋而言,是一项新的挑战。

走马上任之初,杨水锋认真梳理了性能研究室的各项重点工作,找科室里每位同志坦诚交流,悉心听取大家对研究室发展的意见建议,把个人特长、意愿与工作实际综合考量,调整了工作安排,也为研究室的发展制定了长远规划。心里有了蓝图、身边有了队伍,便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两翼生风、步步推进,他以身作则、以行胜教,决心逐步将性能室打磨成“一双铁掌”,一手抓战术性能、一手搞工程发展。

对内要提升性能、对外要牵引发展,性能研究室自然工作多、任务紧。面临巨大的任务压力,作为研究室主任的杨水锋主动作为、身先士卒。他执笔某型飞机设计定型研制总结报告,梳理了上千个试飞和外场技术点,不断征集总师系统修改意见,数易其稿、精益求精,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了飞机定型审查会议所需的重要文件;组织开展国家部委、军方各渠道相关专业发展战略研究,编写了多份重要研究报告;策划组织型号性能科研工作,牵头完成了“枭龙”双座鉴定试飞、歼10系列飞机外场使用等关键任务;积极搜集整理海量材料,论证某国家实验室组建方案……

行胜于言,他用行动向大家表明态度,也用行动为大家树立榜样。在杨水锋的影响下,这群排头兵总是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不负众望,三年来,杨水锋带领团队圆满完成多项重要任务;不忘初心,站在空中作战装备研发承上启下的关键历史时刻,杨水锋组建队伍精研战术、稳抓性能、细做工程、远谋发展。

这一串串成绩背后,是杨水锋付出的诸多心血。许多时候,任务来得比夏日的暴雨还快,但他不惧困难、风雨兼程,从来没人听过他一句抱怨,随时充满活力面带笑容的他,却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标准完成工作,不由让人心生敬佩、励人向之看齐。

长空一碧 岁月可期

十数载岁月的磨砺,让一个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青年小伙儿转型为一位沉着稳重、乐观豁达的带头人,但他眼中的理想之光仍在、他心中的信念之火不灭。在科室里被大家亲切称呼为“水哥”的他,为人做事像从前一样一丝不苟、丝毫不“水”。工作中认真负责,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心劲,什么难题都不能阻挡他勇往直前;生活中直爽热心,怀着一份炽热的真情,谁有困难他一定出手相助,但他却常常忙得没时间顾上自己的小家……

疫情特殊时期,需要人去北京隔离工作,杨水锋又主动请缨了,“关键时刻我必须上。”他带领一名年轻骨干果断奔赴北京,在公司“十三五”“十四五”关键历史转折时期为装备体系建设出谋划策。作为一名工作了13年的“老”航空人,他依旧热情澎湃、干劲十足,为航空事业的长远发展倾情奉献着所有的智慧和汗水。有道是:

策马扬鞭,笑览万水千山;

拔剑出鞘,锋显天地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