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2631期   20130914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以社会公共航空服务体系建设促通航产业发展

在第二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上,陆军航空兵“风雷”表演队携“霹雳火”直10武装直升机进行了令人震撼的高难度表演;中航工业研制的AC311、AC312、AC313共同配合进行的紧急救援实战演练,展示了国产民用直升机全方位参与巡逻、救援与排故的过程。此次飞行表演军民融合,全面彰显了国产直升机的卓越性能,也呈现了我国国产直升机日渐走入民众视野、进入社会应用的进程。中国民航大学校长、中航协通用航空委员会主任吴桐水直言直10的飞行表演令人震撼,并就我国通航产业发展情况接受了本报专访。他表示,我国应推进社会公共航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通航产业发展。

《中国航空报》:本届直博会最令人震撼的是直10的霸气表演以及AC系列民机的空中救援全程表演。您在观看表演后有何感想?

吴桐水:我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设计专业,虽然后来转投民航产业,但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着国内外直升机行业发展,对直升机行业可以说是情有独钟。

昨天看了陆航的飞行表演,我感到很震撼。首先,祝贺国产直升机直10取得的巨大成功。飞行表演中“横滚”、“翻筋斗”等都是世界公认的高难度动作,据我所知,全世界也只有美国、法国、德国以及南非等少数几个国家研制的直升机机型能够做这种动作,这充分体现了直10的优良气动性能和结构强度。此外,这次陆航“风雷”表演队的精彩表演,也充分反映了陆航飞行员熟练的操控和精湛的技术。更令人振奋的是,直10从设计到制造,从整体结构到航电系统再到发动机系统,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足以让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

(下转二版)(上接一版)

中航工业的民机联合救护表演也非常精彩,说明国产直升机从军用转为民用后,能够真正为老百姓所用,这对于国家而言意义重大。以医疗救护为例,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年约有7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各种非正常死亡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而民用航空器的发展可以将这个数字大大降低,直升机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跨越山川河流进行紧急救护,为伤者争取宝贵的黄金救援时间,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中国航空报》:您怎么看待中国直升机和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前景?

吴桐水:通用航空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美国有3亿多人口,拥有23万架通用航空飞行器,通用航空占据其国家GDP总量的0.6%~0.7%。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地形地貌十分复杂、灾害频发的国家,不管是从社会进步角度,还是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都应大力发展直升机和通用航空产业。

我一直致力于推动直升机事业的发展,呼吁建立“直升机运行体系”,能够让直升机进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去。事实上,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在直博会期间也发出了“打造社会公共航空服务网络体系”的呼吁,在这点上我们不谋而合。

打造社会公共航空服务体系的第一步,是把直升机的基础服务体系建立起来,我们的机场、航校、维修点、加油站、情报服务系统等配套设施都有待建设和完善。此外,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运行标准、管理标准等上层建筑的建设也不可或缺。以安全标准为例,我们不能用公共航空运输的安全标准体系来要求通用航空,通用航空都是在复杂环境下特殊作业,难免会出现事故症候。我们应该针对通用航空和直升机产业发展的特点,制定对症的管理标准、管理体系和相应政策,使得我们的上层建筑真正有助于产业的发展,即以社会公共航空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通航产业的发展。

《中国航空报》:现在各地方都在兴建通航基地,众多企业投身通航产业,您如何看待这种通航热?中航工业应如何应对?

吴桐水: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就像当年汽车产业的发展一样,最后有些企业会被淘汰,有些企业会被兼并,留下来的都是优秀的。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加以引导,但是不可避免。

在这种形势下,我认为现在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中航工业应该加快研制出更多性能好、成本低、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直升机。这些年来,我给很多省市做过通用航空的发展规划,但真正到了选机型的时候,感觉到国产民用直升机的种类还是少。一定要发挥我们的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多种机型,成本进一步降低,性能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从运行角度而言,直升机的配套设施建设一定要做好,就像汽车有汽车服务站、加油站、驾校,直升机更需要这些,飞机场、加油站、维修站、驾校、“空中警察”,这就需要把社会公共航空服务体系建立起来。

此外,我还有个观点,在通用航空发展的过程中,既应该发挥国有航空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也要积极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资本。有些民营企业家大举向航空领域投资,有的少则几十亿,多则上百亿,涉足设计、制造、运行、服务体系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与民营企业相比,国企有很好的基础和优势,但也要有紧迫感,要深化改革、增强活力、增强对市场的灵敏度。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应该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中国整个民机事业包括通用航空事业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