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810期   20221118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向着光照的方向

曹瑞琳 郑晨鸣
  2012年秋天,我刚踏入高中大门,在校报头版的一篇文章里,第一次看到了“罗阳”的名字。那年11月23日,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航母舰载机——歼15成功起降辽宁舰,圆了几代人的深蓝梦想。在试飞成功消息来到的同时,还有总指挥罗阳不幸病逝的消息:这位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因突发心梗,以身殉职,年仅51岁。
  或许是因为“航二代”从小血脉里种下的航空基因,或许是因为罗阳所承载的“航空报国”精神,与舰载机一起激发了我的航空之情,三年后,我报考了“国防七子”之一的南京理工大学,追求自己的航空梦想。
  2020年,大学毕业,我从南京回到了南昌,进入了航空工业洪都,成为一名航空人。今年4月,我参与了一次外场任务。出发之前,我们成立了“罗阳青年突击队”,在这支14人的队伍中,35岁以下的青年占比78%,大部分队员都是第一次执行外场任务,大家既好奇又欣喜。
  由于疫情原因,计划到达的地区临时管控,让原本准备当天到达目的地的突击队,硬生生地在火车上滞留了十多个小时后,无奈折返中转点进行居家健康监测。戴着厚厚的N95口罩,一遍又一遍的核酸检测,谁也没埋怨。
  队长是位经验丰富的主任师,我们这群初次离巢的“小鸟”都受到他庇护,他鼓励我们:“咱们是一支队伍,一定要团结,要筑牢身体和精神防线,共同期待这场战役的胜利!”为了更好地凝聚队伍,突击队组织了专业学习,由工程经验丰富的高岗向青年队员传授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在严格做好自我防护的情况下,大家还积极健身,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待疫情受控后,我们再次坐上了前往目的地的火车。到达工作地点,我们立即开展试验前准备,但科研工作从来没有一帆风顺,在前期对接中,遥测数据突然出现了异常。面对巨大的数据排查工作,负责遥测专业的同事瞬间傻了眼。
  试验节点迫在眉睫,队长要求所有队员都加入到数据梳理的工作中。大家白天做试验准备,晚上梳理数据到凌晨,整整两天,终于成功解决问题。
  除了在岗位上互相补位、共同进步,生活中的我们相互扶持,互帮互助。离家2个月,正值端午,为抚慰大家的思乡之情,队长在当地买来粽叶、糯米、蜜枣、腊肠等材料,组织大家开展了一次端午主题活动。活动也缓解了大家的思乡之情,最终试验任务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
  在与队员一同奋斗时,我仿佛又回到了2012年“初识”罗阳时的热血倾注——循着光照的方向,原来在很久以前,他的精神已经印在我的心中,也印在了每个航空人的身上,这就是我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