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809期   20221115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军”令状、“均”令状与“君”令状

——航空工业哈飞党员故事

郝国军 张帅 周宁
  “军”令状:押运这件“小事儿”
  今年年初,航空工业哈飞武装保卫部接到前往湖北押运直升机返回哈尔滨的任务,因为春节将至,执行任务就意味着要在路上度过这个春节。
  “把任务给谁好呢?”正当部门“艰难”决策时,李程宏站了出来。“我去,我是老党员,保证完成任务。”他向部门立下“军”令状。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党员和职工也加入其中。除夕,押运团队开始了押运之旅。作为领队,李程宏就是直升机和大家的大管家。他每天要在车上度过10余个小时,没有一刻是完全放松的。
  因为直升机装在车上会很高,他要关注路上的广告牌、电线杆是否有倒塌的危险,每3个小时还要下车检查一下直升机捆绑有没有松动。因为疫情原因,他要时刻关注沿途地区疫情情况,第一时间调整行进路线。因为春节期间旅馆、饭馆大多关门,他得想方设法让大家住得上、吃得上。而这些,他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都做好了,在旅途中,大家的吃住条件有时可能差一些,可没有一天吃住无着;车上的直升机曾面临潜在风险,可终究毫发无损。大年初四,押运团队顺利抵达哈尔滨,押运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押运结束了,年也快过完了,但李程宏心中并无失落,反而满是胜利的喜悦,因为他立下的“军”令状达成了。
  “均”令状:计划就是纪律
“只要生产需要,不管多少活,不管干多晚,干就完了。”王世冰说的话,就像他的人一样,直爽、给力。
  均质检验是零件周转中的重要一环,它的检测快慢、工作质量直接关乎产品周转速率和产品质量。去年底,公司科研生产攻坚战热火朝天,大批零件向均质检验站涌来。“车间很辛苦,零件不能‘卡’在咱这。”王世冰迅速组织站内人员成立生产保障组,签下“均”令状。“均”令状上有两大原则,一是严守质量红线,二是均质检验站24小时配合生产,第一时间安排产品检测。然而做到产品24小时随到随检并非易事,王世冰抡起解决问题的“三板斧”。第一斧——加强沟通。车间和各外协单位来件儿时间不一,按计划生产的件儿和临时生产的件儿又不同,他必须把来件儿信息先搞清楚。为此,他每天要接打上百个电话,手机每天都要充电好几次。第二斧——弹好“钢琴”。搞清楚来件儿信息,还要弹好站内检测的“钢琴”,黑键是紧急的,白键是可以暂缓的,这样才能保证零件整体有序完成检测。第三斧——使劲儿干。“三板斧”天天抡,均质检验站最终交出满意答卷,王世冰签的“均”令状,“履约”成功。
  “君”令状:于无声处听惊雷
  冬夜凌晨,万籁俱寂。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熟睡的石成武惊醒,他迅速接通电话。“石工长,13号工房跑水,已经涌出地面……”“别着急,你先关闭13号工房进户阀门,我马上到。”“马上到”,这是石成武多年来与自己达成的“君子协定”,也是自己为自己立下的“君”令状。
  来到现场后,石成武第一时间下到井下检查,来到一处蝶阀前,他趴在管道上静静听了一会儿,然后对值班长说:“快,这里有水流,把阀门关闭两圈。”关闭后,水流马上止住了。此时,时间已是凌晨。眼前的水是停了,但只是暂时的,打开工房的进户阀门,水还会流出。正值公司科研生产关键时期,7时之前必须恢复供水,查询漏点成为当务之急。大家展开讨论,纷纷出谋划策。片刻沉默过后,石成武想道:“按照管网总体布局,我判断漏点在这里。”经过大家仔细分析论证,他的观点得到一致认可。
  挖掘机在他指定的位置开始作业,随着挖掘作业的深入,果然找到了漏点。昏暗的灯光下,刺骨寒风中,他略微弯曲的背影让人感动,60多岁的背影看不出来丝毫倦怠。5时左右,故障终于完全排除,供水恢复。
  石成武的工作看起来不像科研生产那样“风风火火”,但凭借一名党员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凭借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奉献,他让这份工作“于无声处听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