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780期   20220719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百姓得实惠 旧貌换新颜

本报通讯员 冯智海
  在位于陕西省渭北高原的白水县支肥村,一直传唱着一首歌谣:“高高雁门山,滔滔洛水长,悠悠糜地巷,桑园美名扬,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梁,一片片果园一阵阵香。”加上当地人特有的旋律,仿佛使人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从2012年以来,支肥村的百姓们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以及航空工业庆安持续不断的帮扶,逐渐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十年里,支肥村苹果种植面积从2012年的2200亩增加到了现在的3300亩,人均收入从3000元提高到了现在的10000元。随着日子越来越好,村里的烟火气越来越浓,百姓的幸福感越来越高,支肥村也从一个当年的重点贫困村逐渐走上了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早在2012年,航空工业庆安就把扶贫的目光聚焦到了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10年来,公司共向支肥村捐赠扶贫资金148万元、消费扶贫152.6万元,先后派驻4批驻村工作队在支肥村协助乡村振兴工作,对支肥村的产业发展、居住环境改善、乡村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极大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郝钊是庆安派驻到支肥村的第四批驻村工作队成员,也是村第一书记。32岁就担任第一书记,刚开始时,村民不禁对他的工作能力产生质疑。于2021年11月到任的他几乎天天扑倒在工作中,每天不是在电脑前统计数据就是在村民家里走访,原定的婚期也是一拖再拖,直到2022年5月才与恋爱多年的女友步入婚礼殿堂,可婚假还没休完就匆匆赶回到了村里。
  郝钊常说:“乡村振兴工作就是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持在扶心、扶志、扶智上下功夫,只有扶到了乡亲们的心里,让大家真正得到实惠,村里的百姓才能认可你。”担任驻村干部后,他第一时间着手梳理完善脱贫攻坚后评估、防返贫动态监测、党建、村务等资料。对全村476户1796人开展常态化风险排查,对116户351名脱贫户进行全面走访,通过防返贫监测预警动态帮扶机制,严格落实网格员职责,并根据村情实际建章立制。
  郝钊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支肥村多年来是以苹果产业作为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而苹果种植的命脉就是水源。渭北高原地区地处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村里苹果树灌溉主要依靠洛水河上的西洼河水库和北洼河水库。北洼河水库由于常年淤泥的堆积,有效灌溉面积只有600亩,严重影响了苹果产业发展。他多次到北洼河水库实地调查情况,收集第一手数据,制定了水库改造扩容的方案。2022年年初庆安专项投资30万元,动用了大型工程机械,克服了山区道路泥泞等诸多困难终于完成了北洼河水库和西洼河水库的改造工程,彻底解决了支肥村果树灌溉和人畜用水的难题。在施工的近一个月时间里,郝钊协调各种资源、收集各种数据、严把施工质量,总是冲在第一线。水库改造竣工的那天,当北洼河的涓涓细流流入村里各家各户的果园时,村里的百姓从心里为这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书记竖起了大拇指。
  水库修好了,村民从此解除了后顾之忧。张亚红是村里的一名农场主,几年前他投资100多万元承包了支肥村100亩山地用来种植优质矮化苹果树。这种果树必须采用精细化、科学化管理,通过加大单位面积种植数量达到大幅提高单产的目的。山地种植苹果采用了滴水灌溉和地膜等技术,掌握水的控制很重要。2015年村里在庆安公司帮助下建立了抽水站和蓄水井,今年又重新改造了水库,从根本解决了用水问题,使这100多亩山地有了用水的基础保障。
  张建红是支肥村第二党支部书记,也是有名的苹果种植带头人,30多年的苹果种植经验使他成为了村里的苹果专家。他所种植的20多亩苹果地虽然面积不大,但亩产量和苹果质量在村里一直名列前茅,家庭年收入可以达到20多万元。果树什么时候施肥,日常怎么修剪维护,他总是拿捏得恰到好处。当被问到种植苹果的经验时,他说:“现在苹果种植技术已经普及,苹果树和人一样,你对它付出得越多,它给你的回报就会越多。再加上这几年庆安公司帮助村里修建了道路,路通了苹果也不愁卖不出去了,收入也有了保障。”
  张亚军几年前曾经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妻子长期卧病在床,家庭人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村里结合他的实际情况,不但给他安排了护林员的工作,还给他的苹果地安装了防雹网、向他传授了节水灌溉等技术,极大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家庭收入。通过一系列的帮扶政策以及他自身的努力,张亚军家庭人均年收入可以达到2万元,已成为了村里的“脱贫之星”。
  支肥村的百姓绝大多数都姓张,在村民张存恒的家里,悬挂着一副醒目的牌匾,上面写着张氏家训:“德、孝、礼、智、信、仁、义、恭、谦、让”。村里的古城遗址早已被人们淡忘,但它依然用残垣断壁清晰地记录着这座小村庄过去的艰难岁月。这个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古老村落,经历了苦难辉煌的历史沉淀,也将民风淳朴、不尚虚华、求真务实、勤劳节俭的文化一代代传承了下来,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土壤里。
  夕阳落下时,村里的文化广场上载歌载舞的男女老幼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这里,乡村振兴的故事还在继续,新时代支肥村人正在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实现他们对未来的美好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