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779期   20220715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我和我的那个她

李今晶
  你们和搭档认识是怎么开始的?从一句“你好”开始?还是从一次愉快的合作开始?而我们不是,我们的认识还是有点“惊心动魄”。还记得在2014年4月的一天,一群大学毕业生来到中航西飞培训中心,一起学习第一堂铆工实操课。老师讲解完课程后,便开始专项训练。没过三分钟,就听到后面传来叫声:“哇,呜呜!”扭头一看,一个长相文静,戴着大圆眼镜的女生,攥着流血的手指头,泪眼汪汪、呆萌无助地看着我。“别哭,别哭,我兜里有创可贴。”我赶紧一边安慰,一边翻找创可贴和碘伏棉签,帮她简单处理一下伤口。或许就这一个眼神,开始了我和她的故事。她叫刘潇瑞,是我进入中航西飞认识的第一个同事、好朋友。
  相互辅助,快乐学习
“这个我真的不会呀,怎么办?”“别急,我晚上下班了去找你。”单位里分批组织学习机器人编程课程,我听得云里雾里,沮丧地发了一条求助短信。没多久,就看到一个女生拎着外卖在教室门口往里张望,她看见我后笑嘻嘻地冲进教室,对我大声地说道:“这有什么难的呀,听刘老师讲解一下,保证你秒懂。”看着她非常自信的眼神,我似乎看到了希望。听她讲解完几个简单的逻辑套用方式后,我茅塞顿开。后面几天的课程,学得易如反掌,甚至还推理出一套最便捷的编程套用模板。不仅如此,我俩还一起进修学习了新闻报道写作课程、SA数据分析课程等。每当遇到困惑的时候,只需 一个眼神,我们都会耐心、主动地帮助对方,梳理问题,开拓思路。我们之间的默契程度也随着时间逐渐加深。
  相互提醒,高效工作
“你们来帮忙看看,这个标语怎么写?”“这次单位组织活动,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以后这个机型的对接调姿工作由你们来承接。”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们”这个词,成了我和刘潇瑞的代名词。我们一起工作的内容,也从现场操作到工会、团委、外联等。“在这个界面操作,理论上是可行的。”我们在机身和中机身对接的时候,由于定位器移动超设置行程,开始了一番“辩论”。“不行,既然已经超行程,咱们如果强行命令移动,不知道会怎样呢,我没有权限和把握,你也千万不能动。”她几句话提醒了我,沉默片刻后,我说:“你说得有道理,但是,我们现在的确需要移动4毫米才能满足现场装配条件,只有4毫米,应该不会有事吧!”我还有些不死心地尝试询问她的意见。“不行,不行,肯定不行!”她坚定的眼神,让我放弃了自己的一意孤行。事后,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专门请教了专家。专家表示,当时的状况和操作界面确实不能移动,移动距离虽小,但会拉扯产品和工装变形。听到这里,我感到庆幸,幸亏有她,制止了一场违规操作。自此以后,在工作中,我们就是对方的“警钟”,相互监督和检查,保证了从业多年零事故、零拒收、零违章操作。
  相互关爱,分享生活
“快来帮帮我,家里进了一只蝙蝠。”刘潇瑞带着哭腔说。“好好好,你先躲起来,我叫上人,马上去。”挂了电话,我转头拍了拍正在看电视的“勇士”,说道:“快,带上工具,潇潇家进了一只蝙蝠。”不到5分钟的时间,我按响了她家门铃,开门还没等她开口,我们就开始了地毯式搜索。半个多小时搜索无果后,大家便放松了警惕和戒心,开始聊起这场“异族侵略”的故事。无话不谈的我们,聊孩子、聊家庭、聊八卦,虽然性格不同,处理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不同,但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都在为对方着想,第一时间出现。
  搭档,在很多人眼里可能只是工作中的合作者,但在我心中,就是实实在在的朋友、埋头苦干的战友、相互欣赏的挚友和一起迎难而上的伙伴。我们能够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一个眼神就能读懂对方。如今,我们都是机身装配厂数字化智能装配单元的一员,在这个大家庭里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我们选择相信彼此,在青春的路上,一同前行,共同谱写机身数字化装配单元的奋进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