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779期   20220715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历史成就的“黄金搭档”

王玲玲
  王开通,人如其名,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很“开通”。微微有些发福的身材和健康的小麦肤色,再加上说话时不骄不躁的语气,给人的感觉总是沉稳干练。身着工作服伏案工作时的模样,更是符合人们心目中对大多数“理工男”的传统印象。
  其实,他是航空工业哈飞飞机设计研究所的一名设计员,而我是党建文宣部的一名史志编研员,我们这两个从岗位看似并没有太大关系的人,却因为一次次的修史任务而联系在一起,在修史工作中成为彼此的“黄金搭档”。
  “这个男的,有点儿东西”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新中国航空史上的一个特殊时刻。在这样的形势下,史志编修任务愈加饱满起来。
  作为一名史志编研员,编修史志资料、记录企业发展历程是我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尽管随着工作和学习的深入,个人业务能力有一定积累,但在工作中,仍会面临很多的“无可奈何”。
  人们常说“术业有专攻”,这话对我这个“地地道道”的文科生来说一点儿不假。哈飞是一个航空企业,所以在编修史志资料时,难免会遇到很多涉及专业技术的语言表述,而这恰恰是我的短板。
  在承接一次修史任务时,我和王开通结识了。起初,对领导要我和这个浑身上下找不到一丝“文艺细胞”的人搭档修史的决定,我内心充满了质疑。然而,随着一次次工作的开展,我不得不承认:“这个男的,有点儿东西”。
  在我和王开通之间经常会出现以下对话内容:“开通,这个技术问题这样表达准确吗?”“直升机和飞机都有啥区别?”“这段里用这个词儿可以吗?”……每次面对我“十万个为什么”般的提问时,王开通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最耐心和详尽的解答。一个个起初在我看来晦涩难懂的词句,在他“理论分析+比喻说明”的讲解模式下,变得通俗易懂起来。我经常叫他“王顾问”。
  在技术领域我是“门外汉”,但要提到对哈飞历史的了解我可是“行家里手”。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史料的编写没有一定的素材作为参考都无法实现。在修史工作中,遇到素材不充分或者信息掌握不准确的时候,他自然也少不了我的“辅佐”,我们两个也渐渐成为了大家口中的“黄金搭档”。
  “这是我的荣幸”
2020年4月,部门领导将重点型号史编修工作交给了我。
  我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为了按节点、高质量完成任务,我在将编修任务分解到各责任部门后,时刻注重与编修人员的沟通交流,也经常查阅相关的资料,完善史稿内容。
  在各单位的积极配合下,编修任务推进很顺利,型号史初具雏形。可本应该高兴的我看着手中的初稿,却又发起了愁。由于参与编修的人员大都是技术人员,专业写作能力较弱,而我和同事们对专业技术内容的准确性和专业性的掌握不足,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的我赶紧向领导反映了这个问题。
  “找开通啊,他可是咱哈飞的特级技术专家,写作能力也没得说,正是咱们需要的人啊!”领导的话瞬间点醒了我,型号史这么重要的事儿怎么能没有他呢。我赶紧打电话向他求助,他得知情况后连连感叹道:“这个型号不但是咱哈飞的重点型号,也是国家的重点型号,确实应该有一本完整、系统的史书将它的研制历程记录下来,能够参与这样一次修史工作,是我的荣幸。”
  有了他的加入,不但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也让型号史的编修工作开展得更加高效。每当遇到一些语言表述不准确、不完整的地方,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特别是有关技术方面的问题,即便是自己掌握不准确的,也会查阅大量技术资料,或者耐心向身边的同事们咨询、反复确认,务必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他的责任心让我和身边的同事们都深受感染。
  其实,从来就没有人天生就擅长什么,只是因为心中的那份热爱和责任,才愿意为此而不断学习和奋斗,不计得失。
  历史的脚步从不会停止,而我们与历史的故事也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