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778期   20220712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王晓涛
  日前,2022阿里巴巴诸神之战“智能制造赛道”全球总决赛暨智能制造峰会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峰会上,由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政府指导,阿里云创新中心、阿里云研究院、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创头条共同编写的《智能制造赛道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认为,面向新征程,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国家及区域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鲁鹏代表编写单位对《报告》进行了解读。鲁鹏表示,《报告》认为随着跨国公司对智能制造加大投入,以及制造业智能化和服务化的升级,必然会推动制造业生产和服务方式的变革,“智能+制造”将会成为制造业版图的重头戏,引领全球经济发展。
  很多国家已经进入工业4.0智能化时代。总的来说,产业发展呈现出智能制造市场全球化、智能制造技术多元化、智能制造服务化的趋势。我国智能制造迎来发展新机遇,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鲁鹏表示,我国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很好的政策环境,例如,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印发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15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尤其是云基础体系的推进,推动了云智造的转变,这一转变带来的是研发、生产和管理模式的转变。
  《报告》指出,企业想要真正实现“制造”向“智造”的转变,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缺乏战略性规划与思维、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高、高精尖复合型人才占比低、同质化严重、资产利用率偏低、内外协同度不高,等等。这需要政府、市场、企业各方倾力协同去探索和改变,这些问题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关于智能制造赛道分析。智能制造的产业链,上游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为智能制造企业,下游为需求方。鲁鹏介绍,行业上游的软件行业,近几年国内一些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北京神舟航天软件等公司在国际市场异军突起。随着“两化融合”和《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一些研发设计类软件的市场规模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生产管控类软件国内厂商已经有了一些突破,涌现出了一些不错的企业,但主要份额还是被国外厂商所占有。
  在中游,随着我国智能制造不断深入发展,智能制造渗透率将会提高,毛利率也会增长。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相关的经验得到积累,解决方案的毛利率也会增加。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智能制造市场可能会以提供解决方案为主要方式。
  在下游,中国的制造业呈现出下游倒逼上游的趋势,对于汽车和3C电子来说,市场同质化程度比较高,下游客户反映情况比较快速,所以渗透率比较高。但是,金属冶炼的重工业渗透率还比较低,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重工业可能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长空间。
  最后,展望智能制造产业的未来,鲁鹏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开展区域智造培优计划,助力产业智造升级。由开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等培优项目,总结并推广有效经验模式;到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聚集科研及人才资源,逐步完善智能制造产业链;再到引导区域龙头企业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实施智能化升级。
  第二,巩固智造基础支撑,做好智造新保障。健全完善标准、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等发展基础,以及加强资金、人才储备等要素支持,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发展构筑保障。 (本文摘编自《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