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778期   20220712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勇担“航空强国”历史使命打造国企改革“军工样板”

纪瑞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说国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作为新中国航空工业六大初创企业之一,航空工业洪都长期以来始终坚持军工央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坚守赣鄱儿女“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创造了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洪都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等重要决策部署,聚焦处僵治困、剥离国企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构建航空产业生态链等难题,实施了一系列综合深化改革,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更好肩负起新时代航空强国的历史使命增添了底气。
  “瘦身健体”轻装上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这些振聋发聩的声音一直萦绕在洪都党委班子成员的耳边。
  乘着国家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稳妥推动厂办集体企业改革政策的东风,洪都坚定信心,直面处僵治困攻坚之战。2018年11月19日,航空工业和江西省政府召开洪都厂办集体企业改革工作协调会,正式拉开了洪都厂办集体企业改革的序幕。
  鉴于企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几乎没有可参考借鉴的范本,只能自己摸索出一条适应企业自身改革实际的路径。经过充分论证、反复沟通,航空工业洪都对厂办集体企业改革采取了“标本兼治、分步实施”的办法。
  “退还退休职工代垫的社保金”是最急迫的问题之一,洪都将解决这一难题定义为“治标”。通过人员摸底、材料收集、身份确认、社保数据比对、付款手续办理等细致入微的工作,以及人工审查、计算机核对、领导审核“三重把关”,洪都仅用了两个半月时间,就为2625名职工退垫资金1.06亿元,保证了应退尽退。
  “治标”问题解决后,洪都又把在职职工的妥善安置和企业销户等“治本”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为此,洪都构建了公开、公正、透明的总体框架和规范程序,开展了集体企业资产评估、职工认定等一系列工作,在具体实施中兼顾了政策的原则性和操作的灵活性,体现了洪都人的集体智慧。在政策向好和企业发展向好的双重作用下,洪都卸下了历史包袱,也使更多资源向主业聚焦。
  “债转股”增添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洪都在航空工业和江西省的大力支持下,迎来了一轮大踏步、高标准、高强度的建设高潮,一座占地10平方公里、拥有制造高端无人机、起降商用干线客机能力的现代化航空新城伫立于南昌瑶湖之滨。
  由于企业规模的成倍扩大,运营成本有所提升。要在短期内改善经营质量,仅靠主业扩张难以支撑,必须借助一定的“外力”。为此,洪都大胆改革,在航空工业开启了采用市场化手段、引入战略投资实施债转股的试点。
  为寻求合格投资者,洪都广泛进行市场调研,深入研究相关国有企业的“债转股”案例,把握市场规律,了解同行做法,主动走访对接金融机构,甄选有诚意的合作伙伴。合作商谈异常艰难,在几次与相关机构陷入谈判僵局的情况下,洪都积极想办法、动脑筋,着力发挥军工央企优势,强调合作共赢,同时上级部门多次关心和指导,从财务、法律的角度给予洪都大力支持,为交易的规范实施保驾护航。
  实施“债转股”后,洪都成功化解了公司债务风险,降低带息负债20亿元,每年减少财务费用8700万元,降低资产负债率11.42%,企业评级和融资能力大大增强,成功摆脱了债务困境,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有效推动企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人员移交”改善民生
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一百年来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是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要内容,是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2020年是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遗留问题的关键年。而洪都此次涉及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历史沉淀时间长,人员基数大,且居住集中,属江西省乃至航空工业单个区域移交人员最大的单位,困难可想而知。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2020年5月29日,洪都与南昌市青云谱区政府举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签约仪式。作为南昌市首个签约的驻赣央企,此次签约标志着洪都现有14258名退休人员、2840名退休党员、13828份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正式移交地方政府,后续新增退休人员将按协议程序纳入常态化移交。这是航空工业乃至江西省内单个区域移交人员数量最多、移交工作强度最大的社会化管理移交项目。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洪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整体移交工作于2020年8月20日提前收官。洪都在这一领域的改革探索,再次走在了航空工业和江西省前列,打造出“国企改革江西样板”,充分体现了洪都党委紧紧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产业融合”开创新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洪都积极发挥南昌航空城核心企业的“链长”作用,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和力量投身航空,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开启了企业发展新局面。
  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三融合”合作方式,主导建设研发制造型企业配套集群,形成产品总体研发、系统联合研发、集群制造配套、交付到运营服务融合的产业生态链,实现企业“三融合合作方式入园”“强供应配套方式入区”,从单独对产品的全谱系研制到产业联盟、企业家联盟园区集群联合体发展模式。基于中长期发展科研生产的需求,洪都以“三融合合作方式入园”,即“业务、资产、人员”三要素为融合方式,通过严格的战略供应商遴选机制,择优遴选有实力的战略供应商进入南昌航空城洪都产业园区。以“强供应配套方式入区”,引导优质配套供应商,围绕园区周边投资建企,借助地方政府的各项政策利好,建立满足以洪都为主要客户的生产能力,实现航空产业配套能力快速增强。
  在民机领域,洪都发挥技术优势,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初教6飞机获得中国民航局TC/PC证(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是我国首个实现军转民的飞机型号,标志着这一机型正式进入民航市场,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此外,在江西省的大力支持和高位推动下,中国商飞在南昌航空城建设了江西生产试飞中心,为江西航空产业发展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洪都产业融合改革的带动下,南昌航空城已成为有识之士投身我国航空事业的一方沃土。
  “三个遵循”把牢方向
经过改革,洪都党委发挥领导作用、董事会决策、经理层执行、监事会监督、职工民主管理,权责界限和决策程序更加完善,依法依规决策和科学决策机制更加健全,国企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成效更加彰显。企业和职工发展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坚持共建共享,突出价值创造,探索实施岗位分红、超额利润和股权激励,深化职工帮扶机制,完善园区社会配套,洪都职工人均薪酬显著提升,年均增幅达到10%以上,员工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升,航空报国的热情更加高涨。企业活力得到极大激发,科技创新创效显著增强。打造新创新平台6个,较原有平台数提升75%,显著提升了公司科技创新活力,助力航空工业洪都突破了多项科研、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推动了产业发展。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总结过往经验,洪都在改革过程中始终贯穿“三个遵循”,一是遵循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认识方法论,这是认识国企改革发展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主要解决“怎么看”的问题;二是遵循以辩证统一为根本的实践方法论,这是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主要解决“怎么干”的问题;三是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评价方法论,这是国企改革发展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主要解决“干得怎么样”的问题。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坚定前行,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更加精益健硕的航空产业生态链,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建设世界一流航空装备企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本文作者系航空工业洪都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