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233期   20171128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黎阳航空小镇:半世纪“三线”传承之力 揭军民融合发展大幕

航空博览馆三线文化展示区。 郑继峰 摄

郑继峰 摄

本报通讯员 赵爽 白晓云 袁伟

1965年,火车鸣笛,贵州省平坝县菜花洞口迎来了一群开拓者,他们肩扛手拉、开疆拓土,秉承“三线”建设精神在荒山野岭间挖出了道路、建起了航空发动机生产厂房,从此,这个地方,人们叫它——黎阳。

2016年,鞭炮齐响,中国航发黎阳搬进了贵阳高新工业园区,踏上新的征程,而这个曾经让黎阳祖祖辈辈的建设者为之奋斗的地方再次迎来了新的建设者,他们整治棚户区、重建新房屋,自此,这个地方,人们称它——黎阳航空小镇。

黎阳航空小镇建设预计2021年完工,分三期建设,规划面积5.37平方千米,未来将会在这里看到更多有关航空发动机制造的高科技,享受到军民融合高速发展带来的便捷,体会到“三线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国家战略实施 航空小镇应运而生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其重大意义在于,通过军民融合,盘活存量资产,促进创新,加快武器装备升级换代,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必由之路。

“十三五”时期是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的机遇期,中国航发顺应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把握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政策机遇,依托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成体系发展,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及设施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跻入军民融合发展快车道。中国航发黎阳作为贵州省国防科技工业重点企业之一,充分利用航空发动机技术产业优势,努力拓展国际、国内合作新领域,强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以发动机为核心的黎阳产业集群,建设黎阳航空小镇是军民融合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一步。

黎阳在“2016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招商引资大会”上签约了贵州安顺平坝区飞机及发动机零部件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和黎阳国际航空装备制造基地项目,依托深厚的技术积累和能力优势,重点关注和发展民用、通用和外贸型航空发动机,以驻扎航空小镇的黎阳国际为平台,发挥黎阳国际外贸业务优势,引进战略投资商,加大设备、资金投入,助推军民融合产业的快速发展。

半世纪前的黎阳在“三线”建设的国家号召中破土而出,如今的黎阳航空小镇在军民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应运而生,将打造成为全新的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航空小镇将以航空产业为主线,招商引资为抓手,优惠政策为手段,对黎阳搬迁留下的闲置资产充分利用,老厂房升级改造的同时,扩建和新建部分标准化厂房,对军民融合企业进行‘千企改造’,促进企业技改扩能,打造优美投资环境。”航空小镇建设项目副总指挥,平坝区工贸局局长刘飞对航空小镇建设前景充满激情。

多方拭目以待 航空小镇不破不立

黎阳公司总经理代小立强调,黎阳航空小镇是安顺市、平坝区和黎阳公司抢抓国家支持军民融合的重大政策机遇,依托航空产业技术优势,积极探索出的一条合作共赢道路。

一年前的黎阳航空小镇建设项目启动仪式上,一排排老房子在挖掘机的轰鸣中被推倒。拆迁户拿着房屋征收兑现奖励资金,既高兴也忐忑,“房子拆了但是家乡会越变越美,我们的日子也能越过越好”。离退休职工们早已把黎阳当成了家,航空小镇的建设让他们有了新的盼头。由于工作原因未能搬迁新区的黎阳虹远实业公司、黎阳国际职工对于未来的小镇生活充满向往。

黎阳航空小镇在万众期待中开始了它的华丽蜕变。从2016年9月开始到2017年3月初,5个月时间航空小镇完成了320多栋房屋、160多个商铺、7万多平方米的拆迁,征收了600多亩土地。2万平方米的航空小镇展览馆和金融市场、山体公园建成并日渐完善,58栋18万平方米的房屋全面整治,3千米道路新建和改造以及整个小镇的绿化、美化,很多迁出的黎阳人再回小镇纷纷感叹“变化太大,都认不出来了,很漂亮、很时尚。”黎阳航空小镇的快速建设不仅让黎阳人有面儿,更为整个贵州打造出了又一张科技名片。

航空小镇围绕航空产业链,引进了明日宇航等多家高科技企业入驻,突出航空装备制造特色,集产业、城建、文化、旅游“四位一体”。以军民融合产业链为重点,充分利用黎阳搬迁留下的优质资产,对燃气轮机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招商引资,鼓励更多军工企业、民营企业军转民、民参军,实现企业提质增效,建立起高端人才孵化空间;作为城市“迎宾客厅”的航空小镇,将为当地百姓建造一个新的城市组团,成为新的城市中心,改善基础设施,让居民拥有宜居、宜业、宜乐的优美环境;营造厚重的“三线”文化、军工文化、红色文化氛围,半世纪历史将揭开神秘的面纱,细节展现在人们眼前;毗邻平坝高铁站,拥有优良的旅游资源,将形成航空动力特色旅游线路,一睹军工企业风采。

值得一提的是航空小镇博览馆,可谓是将高科技和趣味性完美融合,强调情景式体验互动,不仅能看到各型航空发动机,还能带上VR眼镜操控战斗机,体验惊心动魄的空战场面,更可以现场变身航空设计师,亲手组装航空发动机和飞机,通过3D打印出飞机模型,把自己设计的飞机带回家。

航空小镇建设期间,贵州省领导多次深入调研,指导规划建设各项工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解决问题,为项目推进提供有力保障。航空小镇的建设速度令人惊讶,就像最初的人们对于在简陋的厂房、潮湿的山洞造出高尖端发动机产品感到不可思议一样。

“三线”记忆留存 航空小镇温暖如初

一排排砖红色的门户片区、依然保留的黎阳家属区、航空展览馆里“三线”时期的老物件,黎阳航空小镇日新月异的变化让黎阳人感到讶异。原先满是叫卖声的菜市场如今变成了高科技的博览馆,熟悉的职工医院门诊部搬迁了,那片地变成了大气漂亮的山体公园,黎阳俱乐部、足球场翻新整修、华丽蜕变……一切都在变。但小镇里每个角落散发出的“三线”气息、一辈一辈黎阳人留下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了同一个目标团结一致的冲劲仍然让这个现代化的小镇温暖如初。

黎阳在搬迁新区的过程中留在航空小镇的不只有那些陈旧的厂房、宽敞的足球场、标志性的黎阳俱乐部,还有很多离退休职工和他们的“三线记忆”。大部分的离退休职工并没有选择跟随子女搬到贵阳居住,他们留在了他们建设出的黎阳,在他们看来,那些他们原本的故乡——沈阳、哈尔滨、株洲……他们早已回不去了,黎阳才是家,是所有过往的承载,是内心最柔软的栖地,山洞车间里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是“望尽天涯路”的志存高远;厂区门口的道路不是“行路难,多歧路”的泥泞,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奔走;槎白河里不是“来无尽,去无休”的流水,是“鲜衣怒马少年时”的青春。

半世纪前,第一代黎阳人走进这里时,他们主动为乡亲开荒种地、做农活,不占百姓一分一毫,边建设边生产,帮助当地人发展医疗、教育。如今,黎阳人将制造航空发动机的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精神带到了新的产业基地去实现新的突破,也将建设黎阳时军民一家亲、甘于奉献、勇于开拓的精神留在了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