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233期   20171128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弘扬工匠精神 机务维修能手“津城”打擂

任旼 摄

本报讯(记者 任旼) 11月21日,以“弘扬工匠精神,提升技能水平”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民航机务维修岗位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中国民航大学举行。从全国民航机务维修单位遴选出的18支代表队、54名选手在大赛上同台竞技。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副局长李健出席大赛,并为获奖单位和选手颁奖。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张超、周上飞、王玮获个人综合一等奖,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2队获团体优胜一等奖。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肯定与尊重。本次大赛旨在大力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工匠精神,积极营造民航职工刻苦钻研业务、提升职业技能、追求精益求精的氛围,打造高素质高技能的民航机务维修人才队伍,进一步夯实航空安全基础。

近年来,中国民航总体安全运行形势平稳,飞机和飞机发动机的可靠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机务维修人员长期以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密不可分。当前,我国民航运行规模保持高速增长,保障庞大机队的运行安全,对机务维修管理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冯正霖指出,民航系统要高度重视机务维修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机务维修人员的培养,加大对机务人员的人文关怀,改善机务维修人员的工作环境,让机务维修人员有发展的平台、成长的空间、干事的激情,让更多的人想干机务、愿干机务、争干机务、干好机务。他同时寄语广大民航青年继承和发扬当代民航精神,坚定信念、珍惜机遇、刻苦学习、早日成才,为实现民航强国梦接力奋斗。

本次赛事分单位内部选拔赛、预赛、决赛三个阶段。今年4~9月,航空公司、CCAR145维修等61家单位的76支队伍共228名选手参加预赛,最终18支队伍、54名选手入围本次决赛。决赛分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部分,竞赛内容是机务维修工作中具有重要性、典型性、基础性、并与航空安全密切相关的维修项目。其中,理论考试部分占比30%,命题范围以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考试理论知识部分为基础,紧贴维修工作实际,突出维修理论知识更新;实际操作部分占比70%,命题紧贴维修一线生产需要,注重考查机务维修人员按规章、手册、工卡等操作的意识和能力,涉及标准路线施工、紧固件拆装与保险、硬/软管路施工等方面。

东航技术公司云南分公司定检部张超过关斩将,荣获第一名。他表示,“机务工作对我来说,是日复一日面对复杂系统重复简单动作,艰辛多过成就感。我就是在日复一日的磨练中成长起来的。这是我在机务生涯中获得的一次认可,但机务工作背后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是这些年机务工作中最大的收获。”

赛场上唯一的女选手张博文来自中国国际航空集团公司北京飞机维修公司附件分部。她尤其擅长电子附件的精细加工,在进行标准路线施工项目比赛中吸引了众多评委驻足,并以92.9分的单项成绩名列前三,并获得个人综合三等奖。谈到从事维修工作10年的感悟,她说:“这次参加比赛感到特别不容易,也特别荣幸,凭借较强的动手能力一路艰辛走过来,想要取得好成绩要靠技巧、熟练度和比赛状态。这次比赛结交了很多好兄弟,会把比赛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迎接更大的挑战。”

厦门太古飞机工程公司主任工程师王志勇认为,从事机务维修工作看似不是很高深,但就像螺丝钉一样很重要,需要胆大心细、诚实肯干,这就是工匠精神。24年来,他几乎修遍了空客、波音所有机型。他认为,随着中国航空的飞速发展,仍需要大量维修人才,尤其是随着国外新机型的不断出现,机务人员更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和学习。他也无比自豪的期待,可以维修中国自己的大飞机C919。

据了解,目前全国民航共有11万余名机务维修人员,承担着保证全国民用航空器持续适航性的职责。中国民航大学是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的摇篮,全国三分之一机务维修人员来自这里。如何将民航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中且真正有所收获,中国民航大学学生吕晓将这样理解,“工匠精神体现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大到发动机部件的拆卸和安装都要按照严格的顺序来进行,哪怕一个螺钉没有安装好,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在维修检修中,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就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