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567期   20200501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昌飞人的“星”光闪耀奋斗之路

本报通讯员 罗佳

“最高工时之星”“服务保障之星”“技术改造之星”……他们是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也是实现“航空梦”道路上的追梦人,更是航空工业昌飞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的实践者。

他们是昌飞的明星职工,苦心练就高超的技艺技能、保障产品的准时优质交付、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犹如一颗颗璀璨闪耀的星辰在各自领域发光发亮,用创新和实干在昌飞发展征程上闪烁着凝聚汗水和智慧的奋斗之光。

爱拼才会赢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国际合作厂张杰说:“工作中要保持一颗勇于拼搏、敢于奋斗的心,它会带领我们一路披荆斩棘,到达成功的彼岸。”

张杰是车间青年骨干,连续两年被评为昌飞“最高工时之星”。要问有啥秘诀?那就是肯干。班长殷昌强说:“他在主动承担额外的工作时,基本功得到了锻炼,工时也在逐年递增。2019年,4人工作团队的1人调离,对工作已经很饱满的他们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张杰主动创新工作方式,投入到整机密封性改善、铆接质量提升的项目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了某型机动力舱整流罩的生产周期。”

2019年,“AC兄弟”异常忙碌,从参加航空护林,到完成应急消防演练,再到亮相天津直博会,都出色展现其优异的飞行性能。每每听到“AC兄弟”受到赞誉,公司“服务保障之星”——试飞维修总厂维修工段长于长利感觉就像在夸自家的孩子,拼得再苦再累都觉得值了。

为了让AC313直升机进入东北航空护林市场,让客户满意,于长利每次执行护林扑火任务时,总是第一个开舱门,跳下直升机,仔细勘察降落。要知道为了节省扑火队员奔跑的体力消耗,每次转运扑火队员机组降落点选择会尽可能地靠近着火点,有时着陆环境不理想,地面杂草灌木非常深,人跳下去会直接没在草丛里,碰到能见度差的时候,下去直接踩到沼泽……可这些都没有阻挡于长利要在每个细节,尽可能展示AC313直升机最优性能的决心。

为品质而“战”

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赢得快速发展的制胜法宝。近年来,昌飞公司以产品为主线的品质提升活动不断完善和引向深入。

作为当中的实践者,“品质提升之星”——钣金厂工艺员罗挺2019年共参与近50项“以产品为主线的品质提升”项目,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40余项。

S-76D型机系统导管代表着航空导管制造的最高水平,其制造难点在于弯曲加工精度高,数字化应用率达到100%,无法采用比试方式进行制造。罗挺参与该型号的导管研制工作,通过不断工艺试验和理论分析,确定了不同管径导管数字化制造的相关参数,同时灵活地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转化,让国产直升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导管数字化加工和检测,导管一次性装机率高达93%,并建立了导管数字化制造的检验和制造标准。

“工艺技术之星”——试飞站工艺室副主任张海在作为昌飞“双鹰计划”被培养人代表发言时说:“我热爱直升机,让中国直升机领先世界是我的梦想,要为之奋斗一生。”

张海一直以奋斗者的姿态投入工作,将优化工作流程、减少浪费、提升各班组工作效率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他提出用配送包配送作业,将机务现场工作所需配送的工装工具耗材等制作成配送包,每日根据生产计划配送不同的配送包至相应机组,无法提前纳入配送包的物品,在南北面机库各定置一个配送固定点,机务自取,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往返库房取件的时间浪费;对车间制度及表单进行系统性优化,清理历史遗留问题表单,完成了统一的删除及换版,使得车间表单使用更加顺畅。

“产品质量之星”——交付验收总厂陆军型号质量主管乔海江像破案一样抓质量。2019年,某型机发现油箱异物,涉及内外场,需要及时解决。接到问题报告后,乔海江立即行动起来,查看产品内部结构,翻阅维护手册,深入现场调研,对问题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亲手绘制“故障树”,用演绎法逐级分析,分析查找出20多项可能的问题原因,并逐一验证排除。在前后20多天的时间里,他紧跟现场,从实际出发,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促使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燃油系统本不是乔海江主要负责,但在他看来,“自己最先了解情况,如果再等别人,情况都是发展变化的,许多事都要反复,甚至是重来。”

因创新而出色

创新,是一个思维火花转化为成果的过程。当大家把创新思维带到工作中,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生产保障之星”——供应保障总厂成品配套室副室主任宁思敏为保障成品准时配套,创新管理模式,将全年生产任务可能存在问题的成品进行评估,对特别关键的成品设立为一级成品进行常态化管控。

在管控过程中,通过协调上级机关,对供应商进行考核来促使供应商准时交付,满足公司总装节点,与部分供应商开展“关键产品交付品质提升劳动竞赛活动”,在帮助配套公司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也保证产品交付准时率100%。

“B流程改善之星”——生产调度部生产管控室副室主任夏永勤说:“不断优化生产管理,打造更高效的工作模式,让公司实现‘智慧’生产就是我的工作意义所在。”

建立大计划的协同检查机制,建立对冗余条码生产计划清理模式,全面梳理非条码生产计划,建立针对主要生产车间的均衡生产评价指标,建立基于GO站位的整机齐套率考核方案……这些生产管理模式的更新换代,就是夏永勤2019年为公司降本增效、完善生产计划考核体系所做出的努力。

“生产组织之星”——旋翼总厂计划运行室副室主任王海桂笑着介绍自己,既是生产管理的“指挥棒”(计划管理)、也是生产启动的“先锋官”(生产准备管控),还是“大战”过后“殿后者”(生产交付落地)。其实,也足以说明其岗位的工作特点。

2019年,随着动部件生产形势的转变,原来侧重于应急生产的管理模式已不再完全满足生产管理的需求。作为旋翼总厂智能制造管理系统软件需求的设计者,王海桂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以准时化、精益化的管理理念进行了改造提升,成功解决了自产动部件核心零件的生产排产与部件装配的配套需求关联不够紧密、一些关键风险问题无法有效体现的问题,提升了智能制造管理系统的风险管控能力,有效拉动动部件生产配套能力再次提升20%、复材桨叶生产配套能力提升40%,基本实现均衡化生产。

“企业管理之星”——技术装备公司生产管理部副部长李新明从工装生产管理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工装制造特性入手,改进工装生产管理模式,大力推进工装条码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为直升机科研生产当好“先行官”。

为全面实现条码管理,他还制定了一系列可行的推进管理办法,同步规范了相关人员的权限与职责,并在此基础上相继推出关键工装管控模式、长工序工装管控模式等,让车间生产效率提升幅度达到45%,也让车间职工从原来的“嫌麻烦”到现在的“离不开”。

用敬业感动人

雷锋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我想刘春茂、陈凤琴、万愈迁和周卫华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他们用敬业和爱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运行保障总厂动力设计室室主任刘春茂是公司2019年度“技术改造之星”,他22年如一日,摸爬滚打在动力系统规划、技改、保障的主战场。在吕蒙污水站项目中,刘春茂在管道和路径测量踏勘期间,带着测量机具,连续10天,每天坚持工作12小时,一步一步走,一段一段测,积累了大量翔实的真实数据,为设计院顺利出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基础数据,填补了污水管线隐蔽工程数据缺失的空白;在吕蒙110千伏变电站建设的一次外线施工中,施工单位已开挖好沟槽准备放线,刘春茂赶到野外现场,复测沟槽深度不合格,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他没有碍于情面,而是当场制止施工单位回填,责令继续深挖,翌日凌晨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

“党建群团之星”——党委组织部组织管理室干事陈凤琴明明是个温婉娇小的弱女子,却有着如男子一般的坚韧和闯劲。2019年,为了让基层单位党建情况可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她牵头组织开展首届党务技能大赛,策划指导并协调多个单位拍摄党建案例专题片,让党支部书记以PPT讲演或播放视频等形式,展示党建工作情况。

全年,陈凤琴深入基层,主动服务基层20多次。她说:“只有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真正需要的服务是什么,才不会纸上谈兵。”而基层单位对她的评价则是:“像风一样的女子,雷厉风行的工作行事,如沐春风般的服务指导。”

从2019年5月起,“后勤服务之星”——昌河医院院长助理、体检科主任万愈迁每天早上7时半就开始一天的工作,因为6000多名昌飞公司在职职工分批次体检,从5月开始要持续到11月。而增加的多个体检项目,为体检工作增加了更多挑战。与此同时,他积极开拓市场,承接了景德镇市二十中、昌河中学、昌河小学共4455人次的体检任务,为医院创收作出积极贡献。

“产业拓展之星”——企业规划部决算审核室副室主任周卫华长期致力于公司技改及资产管理工作。2019年,他在处理公司“繁、难、杂、多、广”的问题上勇挑重担,为公司向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同事们说他就像一块永远也吸不饱水的海绵,因为在工作闲暇总能看到他捧书研读的身影。他解释道:“储备的专业知识永远赶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不学不行。”国企改革路上的历史资产遗留、公司土地资产管理的障碍扫除……都在他认真专业的处理下得到迅速而有效推进。

星光的意义在于指引,奔跑的意义始于足下。相信这群闪亮亮的明星职工,必将引领着昌飞公司各条战线的干部职工奋进新时代,在奔跑昌飞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创造出更多更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