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565期   20200424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立足时代之基 擘画发展蓝图 推动飞行试验高质量发展

航空工业2020年工作会明确提出:在深化改革中再塑创新力、文化力、竞争力,努力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航空工业试飞中心学习领会航空工业工作报告精神,结合内外部改革环境,深刻认识到: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试飞中心正面临极具挑战的发展环境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新环境新机遇,试飞中心牢记初心使命、守正笃志敏行,紧紧围绕“一心、两融、三力、五化”战略,针对航空工业2020年工作会报告布置的任务目标细化举措、压实责任,以战“疫”必赢、任务必胜为目标,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将其精准落实到复工复产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圆满完成“十三五”既定目标,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努力走好飞行试验高质量发展之路。

厚植核心竞争力,以打造国家级定型和鉴定平台来全方位支撑航空工业发展。

建院以来,试飞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承担了我国几乎所有航空武器装备的设计定型试飞和民机的适航审定试飞任务。迈向新时代,试飞中心坚定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充分发挥国家试验鉴定机构作用,坚守强国强军首责,全力打造国家级定型和鉴定平台,强化飞行试验对航空装备研制链条的价值贡献,全方位支撑航空工业发展。

优质高效完成型号任务,全面支撑航空装备体系化发展。围绕航空工业系列重点工程型号,飞行试验任务形势呈现出“重点聚集、新故转换”的时代特点,试飞中心加强顶层统筹和任务管控,一是着眼变革,凝聚共识,促进试飞鉴定模式转型升级,丰富性能试验内涵,将前期的实践探索转化为试验鉴定的流程和标准;二是扩展精准管控基线,完善进度、状态、经费、资源、安全和协调六要素管控措施,精心组织确保型号任务全面完成;三是量入为出、源头防控,加强科研直接成本管理,突出系统科学和统一平衡,强化制度刚性,实现对型号超垫支的有效管控,实现“十三五”武器装备任务圆满收官,优质高效完成型号任务,全面支撑航空装备体系化发展。

持续深化改革攻坚,全面构筑组织发展实力。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按照事业单位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改革精神,试飞中心将抓好改革举措落实落地。一是坚决完成“十三五”深化改革任务,全面完成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以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高组织的运行活力;二是充分考虑军民机试飞特点,从运行体系上进行军民分线改革,满足军民机航空装备发展要求;三是推进科研任务管控模式改革、机务保障模式改革、专业体系变革以及大保障模式改革等,最大程度提高试飞效率,降低试飞风险;四是开展经营单位专业化改革,加快推进事业部改革,引导资源向战略新兴产业布局,促进经营单位核心竞争力提升;五是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持续优化业务布局及组织架构,提高组织的敏捷性和发展实力。

推进人才赋能工程,全面提升人力资源价值效能。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试飞中心全面对接新时代航空工业人才发展体系,一是持续优化人才配置,2020年实现科研人员占比68.8%的目标;二是加强干部体系化培训,培养打造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三是推进聘用制改革,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升能降”;四是持续优化薪酬管理制度,强化骨干人才激励,推进实施中长期激励和特殊人才津贴。在打造世界一流试飞机构的新征程中,试飞中心将以高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队伍结构明显优化、人才综合使用效能明显提升、全面加强人才培训工作为目标,进一步加强试飞中心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综合使用效能,打造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专业完备、素质高超的飞行试验一流人才队伍,开创人才向往、群贤毕至、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深耕领先创新力,以打造创新性技术演示验证平台全方位引领航空科技未来。

试验科学是驱动创新的原动力。飞行试验是航空技术、装备发展的起点,其承接了新技术、新产品技术成熟的最后一公里验证。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推进,飞行试验在前沿技术、新型技术和基础技术领域的技术引领和应用前景更加广阔,在科技创新领域大有可为。

依托重大项目布局,加速飞行试验创新环境建设。一是聚焦前沿技术和新型技术的探索研究,规划布局“基础科学试验”重大工程论证,支持国防科技的自主创新发展;二是全面推进预研项目实施和规划布局,着力推进军民航空领域重大技术演示验证项目的开展和技术提炼,扩展试飞对航空总体发展的支撑;三是面向航空装备研制正向设计与自主创新发展要求,对标国外试验机建设体系,逐步形成大小搭配、高低搭配、一机多用的试验研究机队,打造创新性技术演示验证平台,强化飞行试验对航空科技发展的牵引力。

构筑科技创新生态,加速飞行试验创新体系建设。试飞中心科技创新工作将抓住政策红利,持续优化试飞中心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一是开展创新中心建设,建立相对稳定的科技创新队伍,努力将创新中心打造成以自主需求创造与概念引领、先进技术探索与验证提升、试飞产品开发与价值挖掘、成果应用推广与产业转化的综合性创新基地;二是围绕前沿、基础和体系化科技创新要求,试飞中心以装备试验鉴定技术体系框架为指引,重点打造六大能力、十四个技术领域,形成先进实用的新一代飞行试验技术体系;三是完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建立起一套符合试飞特色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深度激发技术人员创造精神,强化自主可控,加速核心技术的生成与应用。

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加速飞行试验创新能力建设。试飞中心将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科研试飞的深度融合应用,有效发挥信息化对试飞工作“更安全、更高效、更规范、更全面”的支撑,一是探索“5G+智能试验”,开展5G技术应用验证及试点,加速信息化能力生成;二是加快数据中心建设,挖掘试飞业务的核心价值,依托试飞数据管理与应用条件项目的实施,加速推进基础数据管理;三是以试飞协同平台为基础主干,推进科研试飞全程模型和数据信息流的贯通,推进全过程数字化协同;四是强化AOS管理体系建设,以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强管理效用为目标,全面推进飞行试验AOS管理体系建设,助推院管理模式转型升级,加快建立与新一代装备发展相匹配的创新发展模式。

塑造先进文化力,以打造全国防行业服务性平台来构筑高质量发展的新质动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站在文化强国和文化兴企的高度,塑造试飞中心先进文化力,使试飞文化成为全面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打造世界一流试飞机构伟大征程的新质动力。

坚持党的领导,筑牢事业发展的“根”和“魂”。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试飞中心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两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准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体现在落实党中央重大部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具体行动中,抓好基层党建的“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筑牢全面从严治党坚实基础,不断提高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能力和定力。始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发挥党内监督专责机关职能,围绕重点业务和重点岗位以及“关键少数”,严格监督执纪,严肃追责问责,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试飞机构提供政治保证。

内铸凝聚力,构筑推动事业发展的文化软实力。通过文化励志铸魂,以传承和弘扬“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和“忠诚担当、求实创新、公正严细、坚韧勇毅”新时代试飞精神为核心,通过文化认同、文化培育、文化评价,重点抓好阵地平台建设、管理体系建设、文化产品打造、主题活动开展、理论研究五个方面工作,不断增强试飞文化的引领力、凝聚力和渗透力,让60年积淀的试飞文化成为试飞人入心入脑、根深蒂固的基因,通过凝聚职工思想,汇聚发展能量,增强试飞人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为实现“打造世界一流试飞机构”和“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目标夯实文化软实力。

外塑影响力,持续提升“中国试飞国家队”品牌价值。全面践行“向国家负责、为用户服务”的价值观,通过良性生态构建,充分发挥飞行试验主业优势,以“飞行+”为核心,以“保军为主、体系构建、融入地方、创新发展”为原则,着力构筑飞行试验军民融合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加快形成飞行试验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以更加开放和灵活的共享机制,积极促进与国防单位、政府、科研院所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发挥航空引领示范作用,稳步融入地方经济圈,逐步融入全国防领域。推进高端优质宣传,重点加强对特定受众的分析,深化与高端媒体的合作,推进中国飞行试验品牌“持续传播”和“深度传播”转变,全面提升“中国试飞国家队”品牌价值,逐步构建起飞行试验良好生态,将先进文化力转化为推动飞行试验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自复工复产以来,在疫情防控极其严峻的形势下,试飞中心坚定“战‘疫’必赢、任务必胜”总目标,科研生产步入常态。创新推进云会议、云签约、云监控、云招聘,圆满完成科研工作会、经营工作会、财务工作会、规划推进会等年度重点工作会议,完成发布型号试飞、预先研究及条件建设等科研任务三级计划体系。本场科研试飞已全面高效展开,异地任务受疫情影响正在逐步恢复,一季度型号累计完成科研架次数与年度规划基本匹配,试验试飞全过程质量安全有效受控,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奠定了良好开局。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试飞中心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将年度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干出成效,圆满完成“十三五”既定目标、坚决完成航空工业各项任务,全面贯彻落实航空工业“一心、两融、三力、五化”战略,在“三个平台”的持续打造中再塑创新力、文化力和竞争力,支撑航空工业发展,引领航空科技未来,在推动试飞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新突破,在建设航空强国之路上展现新作为!

(航空工业试飞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