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563期   20200417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初心未改,细水长流

林宗儒

小时候,一家人经常去田间的河畔游赏风景。父亲骑着那个年代流行的自行车,母亲提着准备好的果蔬和零食,还有一叠报纸。母亲总要在我脑袋上扣一顶帽子,说是可以遮阳防晒,我却不以为然,一有机会便把帽子摘下来,迎着阳光,眯着眼傻笑。我们坐在河边,看河水静静流过。

父母是建设三线的航空人,在我记忆中,他们总是身穿同样的衣着去上班。每天清晨七点十分,离家不远的电线杆上,淡黄色的大喇叭便开始广播,可是回音太过嘹亮,我始终听不清从音箱里传来的声音。母亲匆匆起床,端着脸盆和牙缸冲进水房,一边抢水,一边洗漱。父亲便出门,径直走下门口的大坡,去小摊上买油条和豆浆。

我们一家人挤在十来平方米的单身公寓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沙发、电视机、餐桌、衣柜、大板床是应有尽有,却唯独没有厨房。大人们想了个办法,家家门口用水泥和石砖生生砌出了个灶台,上面摆着煤气灶,下面的高度恰好可以放煤气罐。那时候, 一层楼里门挨着门,门对着门,我们这群孩子也就成了好伙伴,亲密无间, 形影不离。吃饭时间,孩子们都端着米饭,拿着筷子,挨家挨户的夹菜吃, 笑声回荡在每一层楼道。

过了几年,家家条件变得富裕了, 大都搬去了单元楼。我们家也住上了四层楼高的家属楼,门口便是公共洗手池和卫生间。可父母的工作似乎越发地忙碌了,不仅要辗转南北区办公, 还要兼顾我的午饭和学业。有一天, 我告诉他们,我要学会自己做饭,他们也就不用担心我的伙食问题了。从那时起,我开始自己学着炒菜,他们出门前把米饭煮好。那段时间,无论中午还是傍晚,都是我独自在家做饭, 吃饭。

深夜,门口传来开门的声音,为了不吵醒我,他们摸黑进了屋。其实, 我没有熟睡,只是默默等待他们回来。

父亲的单位离家较远,开始的时候买不起自行车,只有步行去上班。他们为了节省途中时间,硬是在一块土坡上踏出了一条羊肠小路。每次去父亲单位,都是跟着他走这条小路——一条直径不到半米的土路,一旁是水沟,一旁则是高高的红砖墙。不知是从何起,我渐渐喜欢上了这条小路, 或许是走的人多的缘故,路面总是充满着某种情绪,像一位有故事的老朋友。

记得有段时间,父亲像是把家搬进了办公室,许久见不到他的身影。我暗自做了决定,偷偷去他单位一探究竟。跑到他办公室门口,听见里面传来各种讨论的声音。我没有进去, 只是眯着眼偷偷从门缝里观望着。屋内的地上摊开的全是图纸,桌上也堆满了各种纸张,纸上画着各式各样的图形。

忽然,我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脸庞, 他的长发凌乱了很多,耳朵上夹着一根烟,嘴里叼着铅笔,只顾低着头用手在纸上比画着,一会儿又拿起铅笔在纸上涂改着。

父亲消瘦了,也憔悴了……

有一年,学校通知要去看飞机首飞。我和其他同学一样,都很激动, 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去机场,第一次见到父母为之奋斗的“雄鹰”。那个下午,艳阳高照,我们戴着红领巾,小脑袋仰望着蓝天,空中传来轰鸣的发动机声响。

“看呐,看呐,这是我们的大飞机, 它飞起来啦,好帅啊!”我开心地挥舞着双手,忍不住喊着。

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父亲不回家的原因,他们是为了完成某型机的首飞任务。

渐渐地,我发现,父母们的白发平添了不少,皱纹也爬满了双眸,动作也迟缓了,上个楼都会大口大口喘粗气。

时光如流水,如今的我,奋战在航空的一线。我和父母心中的“河水”依旧静静地流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