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563期   20200417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在攻坚克难中淬炼担当作为

子铎

今年的4月17日,新中国航空工业注定迎来一个不同寻常的生日。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同时,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容低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作为国家战略性的高科技产业, 航空工业的发展,受到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甚至文化的影响日益深刻。新中国航空工业的成长史, 也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不断突破国外经济技术封锁、逐步从测绘仿制走上自主创新的自强不息之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航空工业实现了对世界先进航空工业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同台竞技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也不断走出自我封闭,深度融入到国际航空产业链,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经过69年的发展,新中国航空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航空装备进入“20”时代,跻身少数世界航空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航空工业无论从科研能力、制造技术、管理水平,还是人才储备、市场开拓等,都与国际先进航空制造国家存在差距。当前,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环境波诡云谲,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中国企业如何从危机中突围,在危机中寻找生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系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如何化危为机,也是航空工业必须应对的时代大考。

应对危机,最优秀的姿态就是迎难而上。航空工业科技含量高,经济体量大,产业链长,行业带动作用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在当前形势下, 航空工业更需要发挥“带头大哥”的作用,依托产业链,打造命运共同体,从全球格局中发现新的市场,在危机中寻找新的机遇。

应对危机,最智慧的方法是变中求胜、危中创机。纵观世界企业发展的历史,很多重大的创新和变革,都是在重大危机的倒逼之下实现的。突如其来的危机, 会倒逼我们重新调整自己的产业形态和管理模式,变革管理、提质增效是企业获得稳定发展的前提。与此同时,越是在危机的时候,越要注重科技创新,向管理变革要效益,在科技创新中创生机。航空工业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14家单位800多名员工日夜奋战,用最短的时间,研制出高端全自动口罩机,如今口罩机已经供不应求。此举不仅体现了航空人“祖国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的家国情怀,也成功地在危机中创造出新的发展机遇。

应对危机,最成功的做法就是化危为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随着境外疫情的加速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反过来也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这些疫情危机中的生机, 不仅影响着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 很可能也决定着未来中国经济模式的转变和经济发展趋势的走向。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有长远的目光和积极的行动,“危机”可以向着“生机”不断转化。

全球新冠疫情将在较长一段时间持续存在,而世界经济从下行变为向好,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应对危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持久战。在这个持久战中,需要我们不断地保持信心,不断地创新求变,不断地爬坡过坎,不断地在危机中寻求生机。

69岁的新中国航空工业,依然是奔跑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