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562期   20200414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虽然临时 但很“硬核”

——记航空工业凯天电装厂临时党员突击队

本报通讯员 王林

复工复产后,随着航空工业凯天科研生产步伐的加快, 作为承担航空电子产品新品试制与批产交付的电装厂,产出任务节节攀升。面对日益紧张的交付节点,如何减少疫情影响,全力以赴冲刺一季度生产目标?一支临时组建的党员突击队以“硬核”担当,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一对一”破解产出瓶颈

按照公司年初经营目标,电装厂今年产出任务比去年增加25%,其中第一季度交付任务为近亿元。由于疫情原因,一季度开局压力集中在3月。生产任务重且迫在眉睫, 如何是好?

3月2日,针对生产瓶颈问题,电装厂党支部组建了一支以党员为主的临时突击队,人员来自总装、部装、计调室等班组和岗位。这个柔性团队可随业务需要灵活流动, 在组织的统一调度下专治“燃眉之急”。

为有效缓解部装班现阶段用工紧张,总装班党员带头上阵,利用设备调试间隙及下班时间,到部装班零件装配现场帮助完成电子电路设备点胶、遮蔽、去氧化层等辅助工作。“一对一”定点帮扶部装完成产出任务,确保部装按节点完成装配任务,准时移交给下道工序。依托党员突击队这支柔性单元,电装厂充分激活了内部资源。

信息化助力 产出高效

“计调员跑断腿、磨破嘴,收集到的可能还只是零散信息。”这一被大家诟病的现象让计调室党员姚晓芳清晰意识到:光有人手力量还不够,还得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产出效率。

对此,在加强全年生产策划的基础上,姚晓芳带领计调员积极适应新工作模式:对外,依托SAP智能管理系统上线,实时完善生产基础数据,确保生产计划以主机型号为牵引,及时承接公司销售订单;对内,通过生产信息平台加强计划管控,每天定期收集各班组当日产出完成情况和次日“必保项目”计划,以及生产制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不断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按时完成率,及时、高效扫清生产线上的障碍。

“CPU交检、调试、喷漆、波峰焊、转总装……”在部件装配现场,每个人桌前都贴着一张《必保项目表》,记录着装配工序每天必须完成的事项。这张表,是电装厂全体党员干部员工达成的共识、立下的誓言,大家奋力追赶, 努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追回来。

非常时期“硬核”担当

为践行航空人的使命,突击队成员个个不辞辛劳、奋勇争先。新品班班长刘洪亮、总装班班长李建军以身作则, 带领班组党员冲锋在前,攻坚克难,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交付;计划调度张平华,怀有7个月身孕,每天在各个装配工段来回穿梭,确保生产进度平稳有序。部装班“娘子军”也不甘示弱:任佳佳的儿子生病住院,她仅陪伴两天,又返回公司继续战斗;张林,推迟年幼孩子返蓉时间,腾出更多精力专心完成工作;负责后勤保障的分工会主席张燕也积极贡献力量,每天变着花样给大家准备加班口粮,在艰难时期振奋士气……

晚上9点,电装厂5楼依然灯火通明,正在装配现场娴熟操作的党员突击队,用“硬核”担当全力保障目标完成, 成为这道生产线上最美丽的风景。3月15日,部装班一季度产出必保项目全部转出至总装,为完成既定任务指标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