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535期   20200103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严寒中的“机务”

全副武装拉飞机。姜宇 摄

本报通讯员 姜宇

不管是白日里寒风刺骨的厂房外,还是夜幕下明亮如白昼的厂房里,到处都是奋斗的身影,他们每天在外场工作七八个小时,有的时候要在持续低温中工作两三个小时。“航空报国”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呢?他们可能从来没有细想过, 只知道任务来了披上外套就冲出去。近日,记者走进航空工业哈飞试飞站,走近机务,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全副武装拉飞机

冬天的哈尔滨有多冷?网络上流行着一段视频,把一瓶热水洒到空中,瞬间就变成了冒着白雾的冰晶,煞是好看。

试飞站的机务们,却要每天在外面待上七八个小时。忙碌时衣服里出的汗让人冒火,室外的寒风吹在脸上又割得生疼,这样的“冰火二重奏”实时在他们身上上演。

来啊,一起跳“踢踏舞”

每次飞行结束后,都会在暖气旁看到一群人跳着“踢踏舞”,“实在太冻脚了,在暖气旁边暖和暖和、跺跺脚,感觉能好不少。”外勤机械工黄钦说:“忙活一会儿鞋子里面就返潮了,拔得脚底冰冰凉。所以我们一般都带两双鞋,隔一会儿就把脚上这双脱下来放暖气边上烤一烤,换上另一双鞋继续干。”

为了保暖,站里给大家申请了护膝和手套,但怕操作时不方便, 大家强烈要求手套要露指的。站里的老大姐心疼这些年轻人,皱着眉头表示不赞同。但大家都不以为意,“啥?冻手?还行吧,习惯就好了, 再说手掌这不是包着呢么。”

轮班吃饭是常态

在试飞站,休息室可以说是最“没用”的地方了,因为根本就没人去休息。这不,在休息室的某个角落,一份盒饭正在控诉外勤仪表工张振的“罪行”:“我12点就做好被吃的准备了,他说他忙, 行,我就在班组等他。左等不来, 右等不来,听说他跑来这边的机库了,我怕他饿着,搭着别人的便车赶到了这儿,结果呢?我在这里等了2个小时,他连看我都没得!我身为一份盒饭竟然折腾了好几公里都没被吃掉,本来热腾腾、香喷喷的我,硬是被拖成了‘残羹冷炙’, 这都几点啦?啊?2点半!再不吃我,我可要离‘站’出走啦!”“哦, 对了,不止是他,我听说其他机务也是这样,我的兄弟姐妹们都被气得半死好不啦。”

轮班吃饭是试飞站的常态,有时人多了,饭还不够吃,第一轮吃饭的人就会两个人吃一份,省下来给下一轮,再下一轮可能没饭吃了, 前一轮的人就会给他们泡好泡面。

“3点前就要给食堂报数,但有些飞行故障要等到4点飞机落地才能知道,所以每晚加班的人数并不固定。最多3分钟结束战斗,细嚼慢咽是不可能的。”外勤机械工张海成说。

节点就是冲锋号。机务说,我看到过,呼啸的旋翼卷起地上的浮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点点…… 也看到过,机场的射灯撕裂浓重的黑夜,在光暗的交界处雾气绵绵……你知道这景象有多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