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298期   20180512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十年 我们心手相连

子铎

10年前的那一刻,顷刻间摧毁了无数家庭的梦想,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

每年到了这几天,都不去翻日历,想让那一天悄悄过去。

如今,10年了,当时间的脚步又一次走到这个令人熟悉又悲痛的“5·12”时,航空人想得更多的是,我们能做什么?

“到最后我都不敢用手去示意让谁上,让谁等等再忍耐一下。生死可能就在挥手之间,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地对大家说‘相信我’。”吴坚,当年是航空工业成都363医院的副院长。5·12地震发生后,出生于汶川的他主动请缨,带领着363等几家医院的8台救护车第一时间赶到伤亡最重的北川中学。在那张北川中学学生手持吊瓶站在废墟上为埋在楼板间同学输液的照片里,帮着挂上吊瓶的正是吴坚他们。矿泉水全部用来冲洗病人伤口,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停地救援,当最后护送病人回到市区时,吴坚整个人都瘫在了汽车后座上。从汶川回来,他说,他没给航空工业丢脸,没给医院丢脸,他对得起医生这个职业。

圆满完成救灾任务撤离时,绵阳水利局局长含着眼泪握着齐焕清的手说:“绵阳130万群众谢谢你们!”齐焕清,航空工业飞龙通航机长。在唐家山堰塞湖抢险中,他和他的团队驾驶的米-26,承载了沿江130万人民的期望。米-26不负众望,成功将13吨重的挖掘机吊运成功,并源源不断地输送重型设备和油料,为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在灾区的30多个日夜里,齐焕清机组安全飞行32小时59架次,运送人员635人,运送设备物资547吨。

航空工业贵航71岁的老职工朱时秀拿出自己多年积蓄的5000元钱,放进了捐款箱。她说:“我老了,不能亲自到灾区去,捐点款,表达自己对灾区人民的心意。”灾难发生后,短短几天时间,航空系统的职工和家属向灾区捐款捐物的价值就超过了1亿元。

10年了,从当初的捐款捐物,到后来的对口援建,航空人不遗余力。

然而,面对汶川地震,航空人还有另外的痛。

“汶川地震震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灵,也敲打着航空人的心门。”灾情发生后,山外的援兵进不来,山里的灾民出不去,直升机是最便捷运输工具。然而,当时举全国之力也只能出动154架直升机,国产直升机仅军用的直8、直9直升机可以出动,暴露了国产直升机的性能短板。“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刺痛感。”时任AC313总师的徐朝梁说。从此,航空人从未停歇,也不敢停歇。10年过去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直升机实现了从军机到民机、从有人到无人、从常规构型到新构型的全产品发展,实现了技术和产品的跨代跨越发展;通用飞机也形成了从小型到大型、从陆上到水上、从公务机到运输机的完整谱系。

我们不希望灾难发生,但是,如果灾难再次发生,我们可以说,我们拥有更强的能力,去挽救更多的生命,提供更快的援助。

2017年1月,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中,完备地规划了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航空人念念不忘的“航空救援体系”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0年了,当年的废墟已绿树成荫;当年的小娃已长大成人;当年的期冀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当年的伤痛,在全国人民、包括航空人的大爱中,已慢慢平复,开出了绚烂的希望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