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187期   20170805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他们是傲立的胡杨

左起:许大援、杨建国、韩振忠、谭鹏。 冯强 摄

本报通讯员 江滨

戈壁滩,浩瀚无际,稀疏的野草匍匐地表,似乎想钻进地下,躲避永不停歇的狂风。阳光穿透漫天尘沙,将火辣的威力击打在大地的脊背上。

这里是名闻遐迩的朱日和镇,地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今年夏天,韩振忠和同伴们来到了这里。

此刻,韩振忠宽阔的面庞粗粝、黝黑,如同常年附身田间的农夫,唯有鼻梁上那副眼镜暗示了主人的别种身份。他是此次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活动的保障中队队长,来自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客户支援部,与同事谭鹏、杨建国、许大援等已经在朱日和工作了一个月。他们与外围、远程保障团队构成了参加此次阅兵各型直升机的技术保障体系。

由于直升机型号多、架数多、参训频率高,他们每天从早上8时到子夜时分,连轴转动,仿佛装上了永动机。

进入7月,朱日和每天气温高达38摄氏度,地表温度则在50摄氏度以上。至于直升机机身的温度,几乎能做煎饼果子了,徒手摸立刻就会烫伤,因此干活时,大家都戴着手套。韩振忠说,虽然大家不停出汗,可是都看不到汗水,晚上回到宿舍,脱下衣服,身上、衣服上白花花一片盐粒。

他们每天有三次碰头会。早上8时,汇总头一天的遗留问题,安排当天任务,工作计划分解到小时。下午3时,在现场小结当天工作,研究后续任务。下午5时召开第三次碰头会,总结全天情况,明确次日任务。由于训练紧凑,任务量大,韩振忠等人在朱日和的一个月里仅休息了一天。

直升机所的保障任务包括排故和技术咨询、改装以及统筹协调。虽然任务千头万绪,但现场工作一直有条不紊。保障人员与飞行员、机务人员始终保持密切沟通,时刻掌握装备状况,保证参训装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直升机所领导高度重视此次专项保障任务,成立了领导小组、现场技术保障服务组、后援技术保障组、远程技术保障组以及宣传小组,所长洪蛟要求加强协调合作,严要求、高标准地开展工作,全力以赴完成任务。

直升机所还先后派出30多人次奔赴现场开展技术答疑,处理靶试等相关技术保障工作。针对一些紧急情况和疑难问题,所内经过多专业会诊,向前方提出解决方案。所里曾专门开展夜间应急演练,在30分钟内调动总师、研究室负责人和技术骨干达70人次,展示了高度协同的应急处置能力。

7月15日,韩振忠率领的技术保障团队为现场某项活动制定的方案被部队认为亮点突出,并在原定活动方案基础上加大了规模,增加了装备数量。为了保证完成任务,他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休息,唯独没有忘记自己的誓言、肩头的责任。

中国西部沙漠生长着一种名叫胡杨的树木,在干旱、多风、酷暑、严寒交织的恶劣环境下,顽强坚韧地生长着,我们在现场技术保障团队成员身上,不也看见了这样的品格吗?他们信守在誓师大会上做出的承诺,不畏艰苦,不惮重任,努力实现“不抛锚,不停车,零事故”的装备保障目标。

在建军90周年之际,我们要热情讴歌伟大的中国军人,我们也要真诚礼赞像胡杨一样傲立戈壁的直升机人,浓墨称颂为祖国直升机事业不懈奋斗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