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261期   20180203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逐梦蓝天 壮志凌云

——记航空工业成都所总设计师王海峰

获奖感言:

获评集团公司“风云人物”称号,不仅是对我个人的激励,更是对我们团队的肯定和期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始终继承发扬老一辈航空事业开拓者的优良传统、坚持自主创新理念、敢于超越的决心、担当奉献的定力、探索求实的能力,着眼未来,牢记使命,为“航空梦、强军梦、中国梦”不懈努力奋斗,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总设计师,王海峰主管型号、预研的技术工作和全所科研队伍建设、技术发展方向研究。从歼-10、歼-10双座机、枭龙到众多新型号的研制,王海峰在飞机气动力、飞行品质与控制律、飞行模拟仿真、试飞、售后技术支持、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综合保障及健康管理等的技术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积淀了深厚的学术造诣。为了使某重点型号在部队“好用”,他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长期战斗在科研、试飞现场,带领一线设计员,坚持不懈地开展技术攻关,首次建立了型号“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和“自主保障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同源与全寿命保障的功能,极大提高了飞机交付部队后的保障效能与作战能力,受到了部队好评。

预先研究工作头绪多,王海峰重点推动了预研管理模式改革,从领导层、管理层和技术层三个层面全面梳理和完善预研管理体系,实现了预研工作的“扁平化”高效管理,加强各主管副总师的交流和协作,将技术方向进行统一整合、规划和行动,同时狠抓项目组织的分工责任制和快速反馈机制,建立依托各研究部和专业的预研技术团队,构建不同的技术攻关团队,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充分调动一线技术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持续提高预研工作的效率。

王海峰深入研究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他带着团队深钻前沿课题,探寻预研工作发展,牢牢把握装备发展大势,紧盯装备科研问战问效,把型号战略转化为领域发展构想,明确了成都所“面向实战的军事需求、跨域融合的发展方向、军民融合的开放态势、逆水行舟的同行竞技”的发展形势,厘清了预研发展的总体思路,确定了未来型号项目和技术发展方向,勾画了研究所“十三五”及中长期发展蓝图。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型号研制和技术发展需要,王海峰积极谋划专业发展,推动研究所的深化改革。组织机构方面,积极推进专业优化和融合;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在专业体系上形成副总师-主任师-主管师的完整闭合,进行量化管理,充分体现主机所、设计研究所、专业支撑型号的技术特点。

型号研制战线长、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广、参与人员众多,身为总设计师,不论是对外协调还是对内管理,王海峰都胸怀大局、深谋远虑。对外协调,他主动承担工作与责任,努力寻找解决困难的途径和办法,将方便留给别人;内部管理,他严格要求技术工作质量,并指导方向,鼓励鞭策。在技术攻关的现场,他累病了好几次,却反复叮咛别人注意休息,保重身体是工作的本钱。在履行党建的一岗双责上,他常常结合业务实际到联系点讲党课,坚定团队的报国信念,激励大家在岗位实干中履行党员的担当。

面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部级科技成果奖、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四川省劳模、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个人立功多次等荣誉时,他将其视为对于整个团队的勉励和鞭策。面对未来,王海峰深感责任重大,也信心满满,在攀登航空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他正在谱写更为绚丽的新篇章!

(朱述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