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729期   20220111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中国航空研究院:打造战略科技力量 勇担科技创新“领头雁”

2021年度“淬火计划”国际交流培训班。

民机市场预测重磅发布。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正向设计(RAMIDS)产品正式发布。


全力推进25个型号20余项全机试验和240余项部件强度试验。


开展新员工培训。


2021年度中国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仪式。


举办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


开展项目“揭榜挂帅”,探索科技创新新机制。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开拓创新”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科技创新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21年,中国航空研究院全体干部员工奋勇拼搏,锐意进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航空强国嘱托,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贯彻落实航空工业党组“创新决定30条”,聚焦“战略性、整体性、前瞻性、基础性、共用性”,用付出和汗水,全面完成航空工业下达的各项科研生产任务,勇担航空科技创新领头雁重任,努力成为航空工业战略科技力量。
  坚持党的领导,统筹谋划创新技术行动。我们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个研究院发展第一任务与第一责任”,切实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集体领导作用,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深度融合。
  各级党组织建立协同推进的“领先创新力”实施机制,牢固树立政治思维,增强政治判断力,加深政治领悟力,强化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航空工业科技创新相关要求。抓好党建引领,加强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深化“三基”巡察成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重大项目、重要工程、重点型号攻坚克难中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高站位布局,同步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新时代航空科技创新体系,持续推进建设战略科技力量。深入推进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智航院正式揭牌成立,全力抢占智能技术战略制高点。加快实体化进程,制定实施《“领先创新力”推进计划》,编制完成“1+4+N”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体系。聚焦“五性”技术发展,加强对基础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的研判,策划“从0到1”的原始科技创新;引领建设攻防兼备的航空武器装备体系,切实推进重大项目论证;加强前瞻性技术识别和探索,积极谋划人工智能、系统工程、电动飞机等创新项目。
  抢占航空科技发展前沿阵地,依靠科技创新,开辟第二曲线。持续捕获航空装备发展和科技进步需求;充分发挥研究院作为航空科技国际合作国家协调中心的枢纽作用,新时期面向全球的航空科技国际合作新格局正在形成。坚持走出去原则,与地方政府、高等院校、央企标杆和兄弟单位等行业内外创新资源,交流经验、寻求合作、谋求共赢,搭建开放协同科技创新平台。
  坚持高标准落实,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围绕“优化支撑五性技术创新发展的人才资源”这条主线,多措并举集聚智贤。落实新时代人才战略,加强高素质人才聚集,高质量完成“百博工程”任务,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以青年科技人才为重点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航空人才高地。聚焦航空工业创新发展需要,推进高水平、具有鲜明航空特色的研究生院建设,研究生院新校区正式奠基,首次面向全行业遴选高水平导师,为航空工业铸就领先创新力培育高质量人才。
  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强化文化感召,为推进改革发展,战胜各种困难凝聚广泛共识,汇聚强大精神力量。科技创新是一场寂寞的长跑,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科技自立自强就必须培育“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执着精神,淬炼苦行的韧力坚守。因此,弘扬科学家精神是科技自立自强的特质和灵魂,要把“敢于突破、勇攀高峰、超越前人、容错纠错”的创新文化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的软实力。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蓝图展现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奋进的脚步更坚实,前行的信心更坚定。航空研究院全体党员干部员工将勇担航空科技创新“领头雁”重担,不负党组期望,将航空科技创新的“堵点”转化为“高点”、“痛点”转化为“热点”、“难点”转化为“亮点”,把科技创新作为航空研究院的第一任务和第一责任,在开启新时代航空科技创新发展新征程的前进道路上奋勇前行!
(中国航空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