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71期   20210604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六月,孩子和航空在一起最美

子铎
  蓝天、飞机、孩子的笑脸,构成了这个“六一”儿童节最美的风景。一架架飞机模型在孩子们手中放飞,祖国的蓝天上便又多了一个飞翔的梦想。
  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科协十大上指出,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航空、关注航空,使航空知识得到更大范围普及,航空工业多年来持续开展“航空科普进校园活动”。遍布全国各地的航空企业组成讲师团走进学校,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科普活动,宣传弘扬航空文化。即使在去年国内疫情肆虐期间,航空工业沈阳所的讲师们仍通过远程网络,坚持开展航空科普活动。
  “播下航空的种子”,这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就真实地发生在每一天。为孩子种一个航空的梦想,究竟会结出怎样的果实?
  战争年代,孩子们对航空的认识来自祖国空中力量的缺失。防空警报声、盘旋在头顶上的敌机、空袭扫射的爆炸声、失去亲人的哭声……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被残酷的现实震撼,航空对他们来说就是保卫国家。“我们的兵怎么不打他们?”“为什么我们没有飞机?”“长大了,我要到东三省开飞机打日本鬼子。”福建南平的陈一坚、江西南昌的石屏、北京的顾诵芬、云南昆明的宋文骢……航空工业的很多院士就是在这样的“航空科普”中长大。
  和平年代,每个孩子都对天空中飞机飞过后的航迹有过无限的遐想。环境并不能制约成长,即使身处山区,对飞机只是一种仰望,也可以让一个人有无限期许并逐梦未来。儿时在豫北平原麦浪里奔跑的尚忠孝、在陕南小河边玩耍的郝江华……他们抬头仰望天空那一道白色航迹的时候,“梦”便与他们更近一步。梦想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一次主题文化活动、一场讲座便有可能决定了个人的人生选择。马庆生背着父亲将高考第一志愿上的电力院校偷偷改成了航空院校;听完“飞豹”总设计师陈一坚院士的一次讲座,大学生付强走进了航空工业……他们,都是那年的那个孩子。
  今天,蓝天之上各型国产战机保卫着祖国的领空,蓝天下的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他们可以通过戴着VR眼镜或在模拟驾驶舱里,做一名飞行员;可以通过画笔描绘心中的飞机;可以在博物馆里看到、听到天空的故事,他们的明天有更多的“可以”。
  “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在沈飞博览园响起,他们对这句话未必会完全了解,但他们一定记得,第一次近距离看飞机时的自己。
  而我们看到的,则是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