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55期   20210409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穆阳博士的创新融合之路

王晓
  俗话说,厚积方能薄发。这句话用来形容穆阳博士的五年试飞历程,甚是贴切。穆阳,隐身材料学博士,2016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同年8月进入航空工业试飞中心航电所工作,主要从事电磁目标特性试飞和隐身材料应用研究工作,2018年获评高级工程师。入职以来,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过硬的科研水准,谱写了属于他自己创新奋斗的新篇章。
  至今,穆阳入职未满五载,严格意义上仍算试飞新人。可近两年,他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研技术奖励二等奖1项,院技术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技术创新三等奖1项,航电专业学术交流一等奖1次;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篇,EI论文2篇,中文核心论文1篇,受理专利2项,国防科技报告2篇;获重点型号劳动竞赛先进个人、院优秀党员等称号。这不,刚刚又入围了2020~2022年度中国科协创新融合学会联合体“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我们难免好奇,一位初生牛犊,何以取得如此佳绩?
  入职之初,穆阳主管了一项一类协作课题,他不推诿不抱怨,不觉得身为博士的自己被轻看轻用,用他的话说,“在试飞院,没有完整主管过一个试飞课题怎么能叫试飞人。我是新人,这样的工作无可厚非,与学位无关。”随后认真准备技术文件,外场试飞兢兢业业。
  从外场返回,穆阳参与某射频系统技改项目的跟产工作,驻守月余。为了全面深入地熟悉系统,他认真学习相关技术,不懂就咨询厂家,咨询不到就查阅资料,从工作原理到使用方法测试方法,无一遗漏。系统到院后,他认真对待测试工作,充分的外场试验、不断暴露的问题,为系统验收前的优化改进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后续型号试飞工作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2019年利用该系统进行某型机雷达、射频鉴定试飞,该试飞属国内首次,无经验可循,穆阳根据试飞需求设计完成关键多机协同试飞科目,解决了测试技术、试验方法设计等多项技术难题,为后续该类科目试飞奠定基础,飞机掠过蓝天的轰鸣声是对穆阳最光荣的嘉奖。
  随着试飞工作的深入,穆阳逐渐向技术研究方向倾斜。各项预研、技术创新、型号试飞异常忙碌,但至今仍在看激光雷达方面书籍,为一直未展开工作的某型激光雷达的试飞作前期准备。用他的话说,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这是穆阳试飞进击路的敲门砖——脚踏实地,心向蓝天!
  当获知研究室要来个隐身材料学的博士,大家很兴奋。对目标特性专业而言,博士的加入为团队研究带来很大助力;但也很担忧,目前关于隐身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机所,想要在目标特性专业结合材料所学,必将有一个艰难漫长的探索过程,他能否熬过去?
  入院后,穆阳不骄不躁,稳扎稳打,踏实学习试飞专业知识,不断在专业融合上进行各种尝试。半年后,院内基于试飞空域的限制及对低可探测目标机的需求,启动了“低可探测目标机一体化隐身改造”项目。穆阳直面挑战,接手主管这一改造项目。隐身改造,涉及专业面广泛,穆阳沉下心,一点点学习了解,力求掌握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寒时的冷酷冰冻不住设计方案的热情,暑下的炎热熏燎不了推敲打磨的耐心。经过九个月加班加点的砥砺奋进,终于统筹完成了某型目标机的多项关键技术,构建了从材料选型设计、隐身方案设计、安全性评估、测试评估到使用维护的一体化隐身改造技术路径。该项目解决了试飞鉴定中对低可探测目标的需求问题,提升了试飞效率,促进试飞中心对于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的要求,最终该团队获院级“优秀贡献团队”,获“罗阳青年突击队”突击成果二等奖。这是最初的专业创新融合之路,历时两年终有建树。现如今,在对航空装备隐身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地面坦克/装甲车等目标的特征模拟,将传统等效评估提升为具备真实目标响应特征的考核评估,这举一反三的干劲,实乃大手笔。
  荣誉承载过去,未来旨在开拓。穆阳始终以砥砺奋进、创新进取作为自己的准则,严谨细致、求真务实,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他用行动展示了试飞人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试飞青年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对试飞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