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652期   20210326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这位“90后”铣工不一般

李晓明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创新工作室总结会,主要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对2021年创新工作室的工作计划达成共识。大家一定要畅所欲言,敢于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是航空工业新航134厂王红杰劳模创新工作室年度总结会上的场景,发言的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翁——王红杰,新航134厂机加分厂21车间的一名普通铣工、王红杰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他先后“铣过”某发动机、C919、“神舟”飞船系列等二十多个型号任务的零件加工任务,并“铣出”了多个创新成果,得到行业内外的一致认可和肯定。
  潜心专业强技能克难攻坚保交付
随着型号的任务需要,新品研制、加工任务接踵而来,生产交付压力大。针对车间的生产实际,王红杰主动请缨,向车间“要任务”“啃骨头”,把“交付节点紧、加工工序复杂、加工工作量大”的任务揽下来,并总能在规定交付节点内完成交付。2019年,新航134厂为某型号散热器芯体配套零件,零件尺寸精度要求横截面的长宽尺寸公差均为±0.02mm。两个零件均超过超细长杆定义的1.5倍和5倍以上。细长杆在铣削加工中平行度很难保证,而且该产品材料为国外进口,零件加工难度高、原材料成本高。为了保证在主机厂要求的时间节点内交付产品,车间将这道“难题”交给了王红杰所在的铣工组。在王红杰的主导下,铣工组经过多次实践,设计出一套专用工装夹具,包括钳口、垫铁、斜铁,保证了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加工的稳定性。最终,铣工组利用此种加工方法完成产品交付2000余件。
  工匠精神放光芒集智聚力助创新作为劳模创新
工作室负责人,王红杰始终坚持“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理念,充分发挥劳模的创新和引领作用,践行工匠精神,致力于员工技能水平和科研生产效率提升,专研航空智造。2020年,王红杰带领工作室成员完成改善项目359项,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组织培训12次,培训300人次,培养高级工、高级技师、技师10余人。针对多类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法进行梳理,完成10项零件的工序合并,工序数量较之前平均减少30%~40%,部分零件的加工效率提高了三倍以上,有效助力了车间科研生产任务的达成。
  亲情无间显担当大爱无言暖人心
王红杰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防科工委技术能手、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航空工业技术能手、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新乡市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十余项荣誉称号。如今,成为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的他不忘言传身教,把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工作方法倾囊相授,帮助更多的青年成长成才,累计教授徒弟20余人,遍布数控编程、数控车工、铣工、车工等车间的各个工种,个个都是行家里手。
  生活中,王红杰与同事打成一片,尤其对徒弟关爱有加,被徒弟亲切称为“老王”。教授的徒弟中有的家在外地,一到节假日,他都会邀请徒弟们去他家做客,关心冷暖。“王师傅就像家人一样关心我,无论是工作的难题还是生活的困难,他总能帮我解决,让我心里特别温暖。”徒弟于小鹏说。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王红杰在“忠诚奉献、逐梦蓝天”航空报国精神的指引下,用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中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用默默无闻的工作作风把工匠精神践行得淋漓尽致,彰显着航空人的使命与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