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225期   20171109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航空报国”是一种信仰

航空工业洪都 李慧

“只要还在干就得学,我们的航空产品想要世界领先,那我们的加工技术也必须跟上世界水平。”对于中国航空工业首席操作师,身处航空工业生产一线的马跃辉来说,这是他一直践行着的航空报国追求,并身体力行的信仰。正是这样的执着追求和信仰,支撑着他不断进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一系列荣誉,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吃苦耐劳、严慎细实的沉稳作风

马跃辉是退伍军人,也是一名老党员。而作为一名军人党员,最大的特点就是吃苦耐劳、严慎细实。和他工作了几十年的同事们深有体会。

马跃辉所在的分厂主要承担各机型系统零部件的机械加工、黑色金属钣金件的加工和焊接工作等。一次车间接到一项外协任务,由于发货的船期已经确定,为了赶上装船时间,他硬是连续一周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二点拼命工作,到了冲刺的时候,凭借着当炮兵时期练就一副好身板,更是从早上六点一直干到第二天下午一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在分厂遇到的难活多,面对复杂工件,他勤学苦练,再加上积极的钻研,出师不久的马跃辉很快便掌握了技能要领,还慢慢地把老师傅们做了七八年以上的绝活在两三年内变成了自己的本事。比如如何用普通铣床加工小角度复合凹圆弧面、如何克服大圆弧面加工普遍存在加工工序较繁琐零件表面粗糙的难题、设计专用夹具加工异形零件等。凭着这些真本事,马跃辉脱颖而出,成了生产一线的“技术大拿”,并为他赢得了“铣王”的外号。

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执着韧劲

经过长期的锤炼,马跃辉积累了一手绝活,但他也有了股 |“与众不同”的韧劲儿。他最擅长加工槽形件和薄壁形件的加工,而且总能找到实用高效的加工方法。一份活儿的图纸到了他手上,他绝对会按调度指令完成任务。但是,他有自己的“想法”:“这样做工艺不行,加工不科学,效率不高,费劲!”同事劝他:“咱们照着图纸加工不出废品就行。加工工艺是工程师们的事!”马跃辉却不放弃。

分厂接到模锻件生产任务,按生产节点要求交付周期较短,如按常规程序生产周期不能满足节点要求。若按自由锻件加工,不仅工序繁琐,加工难度较大,且生产周期同样不能得到保证。当大家都为这项任务犯难时,马跃辉却没有慌。他仔细分析,认真校对零件图,通过比对相关数据发现,该零件与某型零件材料、尺寸较为相似。为此马跃辉马上申请,调用该型零件模锻件进行试制。很快试制的零件出来了,经检测后,试制的零件满足各项技术指标要求,为该型飞机顺利交付作出了贡献。

类似这样的紧急任务,对马跃辉而言已是家常便饭。这也使他对自己的工作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一线员工不只是简单、机械地完成生产任务,同样能够凭借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能为企业解决生产难题,创造更大的价值。

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航空匠心

“做铣工那会儿,他做得挺好的,也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后来他又非要去学数控,当时不太理解。”马跃辉的妻子说。然而马跃辉却有自己的想法——创新是工人和工匠的本质区别。他喜欢琢磨,酷爱创新。“时代在发展,设备在更新,作为新时代的航空工人更要去与时俱进。”马跃辉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上数控机床操作,对高中毕业的马跃辉来说,在这个新领域,要消化一沓沓的操作说明书,真是费了不少劲。面对抽象、生硬的说明,他又是找老师,又是啃程序,又是拿废料练手,很快就让机床高效运行起来,与从高级工起步的数控工人相比,也毫不逊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掌握日常生产所需的基本知识外,马跃辉还自费购买了大量的数控书籍。每天满负荷的三班倒,一有时间就自学理论,还把编程代码贴在机床车窗的防护门上,便于在设备运转的间隙强化记忆。下班后,他更是一头扎进书本里。

“既然是自己选择的事情,就得尽全力做好。要对事情负责,对自己负责。”理论结合实际,精益求精,这是马跃辉的诀窍。飞机零件液压闭锁,是第三代教练机上的重要零件,关系到批生产的稳定。但是零件表面复杂,传统工艺加工不仅工序多、时间长,而且质量难控制、次品率高。马跃辉自制液压夹具,验证后固化到加工工艺中,将原来的37道工序,简化为2道工序,生产周期直接由3个月缩短到2周,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以身作则、以一带百的授业风格

一个工匠可以带动一群人,一群工匠可以带动一个企业。马跃辉不善言辞,但他用行动感染着身边的同事,为我国的航空事业默默地奉献着。为了进一步发挥骨干人才的集聚效应,2013年8月,洪都公司创建了马跃辉劳模创新工作室,同年获得江西省总工会首家挂牌,2014年11月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命名。而马跃辉的关注点也从个人成长转向团队整体能力的提升与释放。

当大家被国外各种先进设备和加工技术震撼,担心自身的差距时,马跃辉却告诉他们:“机床设备只是我们平时生产中使用的一种工具,关键的还是人。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结合分厂零件特点,去了解新设备、新技术,为分厂技改提出建议;另一方面机床设备到了以后,我们要认真研究机床设备的应用,使他以更快的速度用起来,创造效率和价值。”

为了使人人都能成为独当一面的能手,马跃辉和团队成员总结了四个“一”工作目标,即解决一项制约生产的关键零件加工工艺技术难题、总结一套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专业技能操作方法、培养一名善于解决问题的青年技术骨干、建成一支适应于公司生产任务要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围绕四个“一”,马跃辉和团队成员确立了“先攻关、后培训”的“传、帮、带”工作机制。他与工作室成员一起学习,分享工作中的点滴,共同成长。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每一个成员都走上了讲台,把自己做过的典型零件以授课的方式推广经验,多人掌握核心工艺及其加工技术。

经过几年的精心建设与经营,2016年,以马跃辉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马跃辉在传授技术和知识的同时,他所崇尚的工匠精神也在他的工作室里得到了延续。人才快速成长,12名成员中,拥有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2人、航空工业特级技能专家1人、洪都公司特级操作师、高级技师、技师5人,工艺技术人员4人。作为车、铣、钳、焊等多工种复合型工作团队,马跃辉劳模创新工作室也在洪都公司开创了一种技术和技能组合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和活力。

从一个人先进到一个团队先进,马跃辉投注了太多的热情与精力。虽然他并不工作在某个型号一线,也没有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事迹,但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航空报国”的核心价值观,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他的影响下,一朵朵像他一样的航空之花依次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