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一篇 下一篇
  2. 第3225期   20171109
  3.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十八勇士

航空工业哈飞 孙艳升 整理

航空工业哈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8年,作为“一五”时期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早年的哈飞是中国飞机维修和制造的先驱,一时无比辉煌。作为哈飞历史的一个重要开端,“十八勇士”的故事承载着太多的光荣和梦想。

1936年至1939年,日寇在哈尔滨平房区北部建立了十七号军事基地——731部队,即臭名昭著的细菌杀人工厂。在平房区南部建立了空军第8372部队,其附属有飞机场、飞机修理厂,共有九个大小不同的厂房、试验室、发动机试车台、辅助厂房和生活设施。1945年夏,日寇为了消灭罪证,炸毁了工厂,将重要物资、机床等集中销毁,房屋、厂房全部被破坏;并放出了大量的保菌鼠和染有鼠疫的跳蚤,1946年曾造成严重疫情,并持续了很长时间。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党对军工生产十分重视。1947年初,在东北军区办事处领导下,各军工厂在哈尔滨陆续成立。由于解放战争的需要,军工生产任务不断增加,组织规模和生产能力不断扩大。

1948年6月,东北军区军工部部长何长工带人到平房勘察建厂地址。认为这里厂基尚存,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电力来源,又与苏联临近,是建立和发展军事工业的良好基地。在这里恢复建厂,比新建厂要快得多。于是便选定了原日寇8372部队航空队专用飞机场及飞机维修厂作为建厂厂址,一个大型军工机械和炮弹制造厂开始修建。

1948年8月18日,平房修建委员会副主任、哈尔滨试验工厂副厂长温其芳带领谭腾、曲光信、付廷林、李茂绩、郭常福、杨玉祥、赵福臣、曹洪喜、徐东杰等十八人开着三辆汽车,装着搭床铺的木材、木工工具、炊事用具、粮食、建灶的砖头和行李来到平房。这时,南厂九趟楼的楼下都被老百姓占用着,有的住人,有的做牛马棚,楼上的房盖和门窗都已被拆光。温其芳带头挨家挨户做工作,向老百姓讲明,国家要在这里建立我们自己的工厂,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枪炮,以后还要有自己的飞机,过去挨打受气的日子一去不返了。老百姓听了都非常高兴,当天就把九趟楼的第一趟西头楼下腾出来了。创业者安上了锅灶和床铺,后来又把楼上加了临时盖。这就成了建厂的大本营。然后利用原来的地下电缆,稍加修复,建起了临时火锯工房,并修好了九趟楼的前三栋,作为厂部机关和家属宿舍。

这年冬天,暖气、锅炉还来不及安装,室外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冬,墙上挂着厚厚的冰霜,脸盆里的水都结了冰。除了个别房间有炉子烤火,多数人是在冰冷中熬过了一冬。残垣断壁,野草丛生,白天四处惊跑的野兔,夜间成群饿狼的嚎叫,“十八勇士”把这当作对自己革命意志的考验。他们编了这样一首歌:“一片荒草窝,人少兔子多,吃水摇辘轳,做饭转支锅。刮风一身土,下雨泥成河,耗子编队走,乌鸦来唱歌。”

1949年1~3月,部分军工厂陆续搬迁到平房,建立了东北军区军工部北满分部直属三厂,这是哈飞历史上的第一个正式称谓。

1949年春,大兴土木建筑。军工战士新建并修盖了家属楼、厂房,铺修了火车专用线,基本满足了生产生活需求。“十八勇士”有的作为指挥者,有的作为业务骨干,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时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冬天没有棉衣棉被御寒,工厂分发了棉布和棉花,大家就自己缝制冬装。生活区用水困难,就自己打了九眼井。他们还克服了驻地分散、道路难行、餐饮无法及时保障等困难。那时候典型的工作场景是这样的:军工战士们头顶一片蓝天,脚踏茫茫草地。没有劳保用品,大家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扎着袖口,腰间吊着一个铝碗,衣兜里插着小勺,脚上穿着过膝的大白布袜子,鞋上盖着大布罩,一年四季都是这身装束。大白布袜子和大口罩是必备的,这是对于防止鼠疫的要求。

这样的条件下危险也会突然降临。一天,一个军工战士起早上班,走在工厂的铁路专用线上,突然感觉身后有“软乎乎”的东西重重地搭在他的双肩上。他用手一摸是有毛的爪子,突然意识到可能遇到了狼,于是立刻用头顶住狼的下巴,然后用双手抓住狼的双爪,用力来个大背摔,将狼摔在枕木上,此刻狼的腰被摔断,不能动弹了,之后在他人帮助下将狼打死。事后那个军工战士说起此事依然心有余悸。

军工战士们每天的劳动强度很大,但是纪律严明。大家都遵循着一条原则:党需要干啥就干啥,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劳动不计时间,不讲报酬,千万吨的物资和机器,就是靠男军工战士喊着劳动号子,用撬杠撬,大绳拉,人扛肩挑运到建设工地。女军工战士也不含糊,她们负责从闷罐车上卸散装白灰,每人挑着一个土篮,用自己的手绢把头一包,边喊着劳动号子边小跑地干起来。年轻的姑娘们互相望着落满石灰的白头发,打趣道:“咱们都成老白头了。”

就这样,以“十八勇士”为代表的军工战士们用自己改天换地的双手,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一片废墟上建设起了一个军工厂。

伴随着工厂乃至国家的发展脚步,“十八勇士”有的在哈飞坚守,有的支援到新厂建设,有的调转到了地方。但无论在哪个岗位,他们都曾共同拥有一个骄傲的名字“十八勇士”!他们的形象、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精神已经铸就了哈飞永远的丰碑。